上下游評論:廣州媒體大勢已去-宋志標 評論員

20141129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廣東媒體現在難有作為,只能以苦捱換取可能的空間。
長期跟蹤研究媒體產業經濟的郭全中博士近日撰文,列舉了廣告總額大滑坡、政策扶持匱乏、人才嚴重流失、不具有新技術能力、沒能把握融資上市的關鍵窗口期等因素,他的最終結論是:廣東媒體不復往日強盛,相較於北京上海浙江,已經走向全面衰落。
郭博士在南方報業集團有過長達數年的工作和研究經歷,曾在集團戰略發展部任職,並且在這裏完成了博士後工作站的歷練,導師包括範以錦與楊興鋒等最後一撥從南方報業內部提拔起來的總編輯社長。他對廣東媒體全面衰落的論證是扎實的,令人信服的。
若從情感的角度揣測,郭博士給南方報業及廣東媒體下達「衰微」認證,想必也是費了一番決心的──長期以來,從政治角度唱衰南方媒體始終沒有停止過,現在給出充分的證據,說明南方媒體在市場上的失敗──做出這樣的結論,儘管是事實也很殘忍。
在郭博士的基礎上,再作幾點說明:衰落不是個別現象,而是整體衰落,從營收能力、技術運用甚至包括內容生產(郭博士認為廣東媒體還有內容優勢);考慮到羊晚早就式微,廣日是老牌黨產,本次衰落尤其體現為南方報業的衰敗;衰落的根本原因是政治重心的北移。
在中國的環境裏,對經濟原因的分析最後都應該落在政治考量上。可以說,正是北京在對南方施行的數年如一日的政治牽制,採取了扶持央媒壓制粵媒的手法,才導致廣東媒體上市融資的努力功虧一簣。至於廣告市場的萎縮,上海也有,但關鍵因素仍舊是政治干擾。
對南方報系而言,從2008年開始逐漸收緊的政治壓制一步步變成貼身束縛,從空降北京的部長坐鎮廣州,到指派宣傳幹部擔任報團一把手,再到全面強化對南方報系新聞生產的全流程監控,一舉切斷了南方報系與市場和社會的有機聯繫,令南方報業進退失據。
正是在這種高等級壓制下,南方報業失去了上市融資的機會,內部權鬥被激發出來導致人才斷層與價值觀崩潰,在微博微信興起的關鍵時期失去領頭人,在新媒體轉型的過程中被導向呆板的黨報化,體制化板結入侵到曾有活力的子報系,人才出走,悉數崩盤。
在這個背後,蘊涵了這樣一種政局變遷,亦即:在專權旺盛的情況下,一切資源都以政治導向發生匯聚。具體表現就是資源由南至北向北京集中,廣州成為北京的政治飛地──伴隨這一變化,以政治開明獲取經濟發展實驗合法性的廣東經濟,也隨之不振。
至於上海和浙江得到授權,可以進行成建制地新媒體實驗,至少說明兩點:一是廣東在政治版圖中靠邊站,已經被踢出國家級的新媒體扶持清單,上面的考慮很簡單:一次不忠,百世不用;二是浙滬受青睞依舊包含政治考量,就像謀劃用上海取代香港一樣。
跟郭博士所說「內容優勢猶存」,給廣東媒體留一點希望不同,南方媒體實際上在內容生產上同樣一敗塗地。表現在:調查報道被政治指令截殺,已然喪失深度報道能力;政治佔據了內容供給的上游,對廣東媒體的節制沒有停過;抹殺了以渠道與受眾更新內容生產的可能性。
不同於郭博士所承諾的指望,廣東媒體的復興,依舊要看政治風向的變化。目前受政治扶持的重心北移、或向北京上海收縮的媒體扶持,可能在中期內失去動力與活力,扭曲的政治保障不可能對媒體持續起效──想一想鄧亞萍之流的失敗就知道,政治優勢不等於媒體優勢。
廣東已是政治窪地,媒體的一切病,最終都是政治病。澎湃與界面的嘗試停留在單個媒體上,浙江傳媒的集團化轉型,難以複製,所以大陸媒體的整體轉型是沒有出路的。廣東媒體現在難有作為,只能以苦捱換取可能的空間──當然,這個苦守本身只有繼續守護南方媒體精神才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