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聲:第二隻鞋子與政治凌遲-邊界 評論員
20141224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周永康、徐才厚、令計劃、薄熙來被查處,這輪反腐敗,真的是在反腐敗嗎?
只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昨天的消息對於令計劃來說,更多應該是一種解脫吧————長噓一口氣,該來的終於來了。12月22日晚,官方靠畸形新聞管制全力保障的新華社旗下新媒體項目新華社客戶端首發了這則不算新聞的新聞,令計劃終於應聲倒地,其身上的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共中央統戰部長的職位成為過去,「接受組織調查」成為他目前的最新狀態。
這幾乎沒有任何意外可言,在半年甚至一年前,境內外所謂「謠言」四起的時候,令計劃出了問題,令氏家族以及圍在令家周圍的山西籍官商圈子出了問題,就成為整個中國飯桌上熱議的談資。另一個佐證在於,幾乎與新華社發布消息同時,內地多家媒體「捂」了很久的令氏家族報道在第一時間一股腦拋了出來。這一場景以及節奏,在前政治局常委周永康案中也曾幾乎步調一致地上演,一直欲蓋彌彰的大boss在經歷了一輪又一輪搔癢、半點名後最後揭開面紗,但事實上已經沒有多少圍觀者還有興趣再看一眼,況且那些名為猛料的內容在剛剛過去的一年裏,幾乎每一個段落、細節都在人群中口耳相傳了不止一次。現在唯一的效果也只剩下一句:哦,果然!
相較於「打虎新政」伊始,人們對於頻繁推送的「某某某接受組織調查」的一句話新聞,已經少了許多熱情,這恐怕無法只用審醜疲勞一個理由就能完全解釋。因為越來越多的圍觀者,哪怕再麻木也已經在這風風光光的反腐狂飆中嗅出了一些別樣的味道─到底是在反腐敗,還是在做派系清理?在反腐敗大潮中同步推出的「依法治國新階段」到底是真的要依法治國,還是以依法治國的名義做別的什麼?
令計劃該不該查,這幾乎不成為一個問題,真正的問題在於,藉由周永康、徐才厚、令計劃(加上此前的薄熙來)被查處,是否能夠建立起執政黨對於腐敗的制度性防禦?換句話說,這輪反腐敗,真的是在反腐敗嗎?
有朋友用「政治凌遲」來形容這些所謂「大老虎」的被查處過程,我以為是相當貼切的。高幹子弟、香車美女的一場車禍,兄弟親友逐一被摘除的全過程,很難想像令計劃個人的內心在最後的這段政治生涯中是怎樣的煎熬,就在被宣布落馬前最新的一期《求是》雜誌上,署名令計劃的效忠文章還白紙黑字著。
與對高官個人的這種公開羞辱相比,對國民的智商羞辱與權利羞辱更甚。「我不給,你不能要」,我不公布時,你們都要假裝不知道,只許我用反腐贏得民心、取得又一個勝利,不許你走上街頭或者潛伏於網絡表達哪怕同樣的主張。反腐敗,官員財產公開,這是誰想喊就能喊的嗎?
2014年,是讓「反腐敗」這個詞走下神壇的一年,執政黨的反腐敗,在「反腐敗,亡黨;不反腐敗,亡國」之外,開創了(或者說明確了)第三條道路,那就是用反腐敗來整黨、來樹立新權威、來迷惑屁民的感官。在令計劃被宣布落馬的前一秒,尤其是在他頻繁在央視《新聞聯播》露面、甚至在《求是》發文章的時候,「有人在保令計劃」、「令計劃沒事了」的猜測一直存在,而且人們也有幾分相信,也正是這幾分相信,讓我們更清楚地看到當下反腐的實質:反誰不反誰,誰下馬誰不下馬,並不是因為只有他惡貫滿盈、罪行累累,反腐敗的人和被反腐敗的人,甚至本來就是一類人。
相較於對令氏家族的這種政治凌遲而言,整個高調反腐敗、低調「打掃乾淨桌子重上菜」的過程,又何嘗不是執政黨另一場更長久的自我凌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