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看中國:網絡對中國社會發揮的作用-麻生晴一郎 日本作家

20151026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即使將來網絡會促進中國的民主化,但不一定走向理想的民主社會。
幾年前,很多人展開了「網絡能不能改變中國的政治、社會體制」的爭論。目前,中國政府又加強對網絡言論的管制,又把網絡最大限度地利用於宣傳手段,於是關於網絡對社會改革的影響力,「悲觀論」稍爲佔優勢。但是,通過網絡上的消息,我們還能知道中國政府所遮蔽事情的真實一面,我們不能否定網絡在中國能發揮一定程度的作用。
在日本,中國政府加強管制之前,不少人早就主張「悲觀論」。在他們中不少人以考慮網絡在日本的影響力來輕視網絡在中國的地位。實際上,除了新興的消息技術行業抬頭外,網絡給日本社會帶來的影響並沒那麼大。即網絡只替代傳統媒體和郵電所做的一部分,沒那麼大地改變日本人的生活方式、日本政府和國民的關係,以及日本人對於公共參與的想法等。
但中國的情況不像日本那樣。中國的傳統媒體都是宣傳機關,社會團體都是政府機關。所以,除了通過官方世界以外,社會上各色各樣的問題,很難了解,很難共亨。而網絡在追求真相、促進維權等活動上,卻發揮了很大作用。
中國社會和網絡的關係,我們常常聽到「因爲中國政府加強管制,老百姓不能知道很多真實」、或「任何權力社會也不能成功遮蔽網絡傳達的所有消息」等意見。我認爲這些意見考察的對象是網絡在未來社會的可能性,而目前中國社會還沒到達這樣局面。我訪問過不少中國農村、城鎮等地,這些地方很多人不知道外國人或大城市中國人所認爲是「常識」的很多事情。例如,在古代時期日本人從中國學習很多東西、中央政府不一定能幫忙上訪者來批判本地政府的不公正、任何公民應該是在圖書館能借書的服務對象,任何公民都有在法院能起訴的權利等。
這些「常識」大都是與政府對網絡消息的管制沒有關係,這些都可以在網絡上查到。但是,在我碰到的人,不少人不知道這些「常識」。即目前在中國,不管制強不強,公民的平均知識量還沒到要考慮管制問題的水平。我認爲如果他們都有這些「常識」的話,中國社會在一定程度上會變化。在此方面,我應該有「樂觀論」。
問題是在於那時候的「變化」的方向。在此方面,我不一定有「樂觀論」。目前有些消息會讓很多人知道真實,而有些消息很難被關注。尤其關於民族問題等消息,無論那些消息被不被刪除,很少人還會關注。在日本,網絡上會有很多與中國、韓國有關的消息,但是目前過於集中討厭這兩個國家的言論。我認爲網絡在讓更多人關注很多人所關注的消息的時候能發揮很大作用,而不容易讓很少人所關注的消息被關注。所以,即使將來網絡會促進中國的民主化,但那些民主化不一定走向理想的民主社會。這意味着會操作網絡社會畢竟是每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