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局大眼:從溫庭筠當「槍手」 到「國考」46萬人缺席-郭大眼 獨立評論員

20151202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今年的國考有約46萬人,即約三分一報名者棄考。
「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這是詩風以濃艷綺麗見稱的晚唐詩人溫庭筠的名句。與李商隱齊名的溫庭筠,有「救數人」綽號,《新唐書》這樣形容他:「文思神速,多為人作文。大中末(公元860年),試有司,廉視尤謹。庭筠不樂,上書千餘言。然私佔授者已八人。」大意是,溫庭筠在試場嚴密監視底下,不但自己完成了千餘字的試卷,還為8名考生當了槍手,足見其文思敏捷,手腳俐落。
溫庭筠這段「試場救人」的「出貓」故事,成為傳誦經年的佳話,然而他才能雖高,要是活在當下,很可能已被繩之於法。在剛剛過去的星期日(11月29日),內地舉行了簡稱「國考」的「2016 年度中央機關及其直屬機構公務員錄用考試」的筆試。這次筆試,被稱為「史上最嚴」,皆因本月起正式實行的《刑法修正案(九)》規定,若被發現在包括公務員考試在內的法定國家考試中作弊的話,將最高判囚七年。
近年,隨著科技的發展,內地考生在作弊中體現了層出不窮的「創新」手法。內地這輪公務員考試,到考人數達93萬人,投考2.78萬個職位。據說,北京一個試場的前、後、左、右四方共安裝了六個閉路電視鏡頭,360度無死角地監控和拍攝考生在試場中的一舉一動。
除了閉路電視,監考人員還出動了「監考四寶」:包括金屬探測儀,用於考生入場時,探測對方是否攜帶了手機或其他電子產品;身份證識別儀,和公安部門聯網,能擋住代考的「槍手」進入試場;「作弊克」,用於監聽不法考生利用無線電設備接收場外試題答案;執法記錄儀,可拍攝監考人員處理涉違規考生過程,以便日後追訴和跟進。
話又說回來,對於攜帶手機或紙條等進入試場作作弊之用,古代稱為「夾帶」,其手法可謂千奇百怪,《清稗類鈔》記載:「入場者……私藏於果餅及衣帶中,並以所攜考籃酒鰲與硯之屬,皆為夾底而藏之,甚至有帽頂兩層,靴底雙屜者。」
為防夾帶,古代朝廷亦有「安檢」措施。據記載,唐代參加省試的考生入場時須「搜索衣服」,防止「懷挾」作弊;金代對考生的「安檢」更徹底,命其沐浴,「官置衣,為之更之」,不過該制度不久便被廢除了。明代科舉檢查更形嚴苛,規定考生進入考場時必須解衣脫帽,接受監門軍吏的搜檢,「上窮髮際,下至膝踵,裸腹赤趾,防懷挾也」。
為了防止「出貓」,清代乾隆皇帝派人專程到順天(北京)一個鄉試試場作突擊檢查,頭場和二場各發現夾帶者21人,臨場不敢帶「貓紙」入試場的考生中,有68人交了白卷,逾300人沒有答完,逾200人文不對題。二場經點名而不敢入場的考生超過2800人。
多少年後,或許由於國內已將「出貓」刑事化,原本有139.46萬人報名的「國考」,結果本周日只有93萬人在全國47個城市逾900個試場應試。換言之,約46萬人,或三分一報名者棄考。
既然「貓紙」行不通,代考的「槍手」就應運而生。古往今來,「槍手」無非有兩類:其一是直接讓人冒名頂替,另一種是設法將「請槍代做」的試卷傳入試場內。漸漸地,在個別職業「槍手」之外,大江南北還出現了專門招集能文之士,在科考之年招攬生意的有組織的團體或機構。像溫庭筠這樣「義助」別人「出貓」而不取酬勞的,幾乎絕無僅有,難怪也有人這樣形容他:「徒負不羈之才, 罕有適時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