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看中國:綠化事業中最重要是人對環境污染的意識-麻生晴一郎 日本作家

20151214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在中國最重要的環境美化事業不是植樹造林,而是教育好每個人對環境污染的意識。
日本政府12月3日表示為援助在中國進行植樹造林的日本民間團體,向「日中綠化交流基金」提供接近100億日元(約合5.2億元人民幣)的資金支援。據日本《讀賣新聞》的報道,日本政府希望藉此通過民間交流改善兩國關係。
在此所稱的「民間交流」不是正宗的草根交流。日中綠化交流基金所支援的植樹造林活動都是日本的民間團體在中國的政府部門的指導下進行綠化事業的。中日兩國從1980年代持續這樣日本市民和中國官方的「民間交流」。據該報道,從1999年開始,通過日中綠化交流基金提供資金等援助的中國植樹造林項目,在中國每年植下約1000萬棵樹,總面積達65000公頃。但是從1990年代,不但中日關係越來越不好,而且中國的環境污染越來越厲害。所以,不少日本網民表示反對意見,即「不要給中國政府援助」。
日本一直以來以民間交流的名目來支援中國的政府部門。目前在中國貧富差距很明顯,這個原因之一是改革開放以後日本偏向於和中國政府部門的經濟援助和合作。《讀賣新聞》報道後,我在日本的某個網站上發表了文章,說「如果日本政府真的想通過民間交流改善兩國關係的話,應該更重視普通公民」。
但是我並不想否定該基金的活動。該基金所支援的民間團體在該基金的網站上報告他們的活動。在報告書裏他們大都最重視三個方面:(1)種下樹等成績;(2)日本人志願者(老人較多)通過體力勞動貢獻給中國的植樹造林;(3)與當地人(主要是政府職員,但也有學生、志願者等)保持良好關係。而有些民間團體在報告書裏指出,通過綠化活動,在當地人中出現了開始對環境和公共社會感興趣的公民。我認為這就是在綠化事業中最重要的成果。
目前在中國最重要的環境美化事業不是植樹造林,而是對每個人在環境污染的意識方面帶來好影響的活動。如果中國人(包括政府職員、企業家、農民等所有的人物)不重視環境問題的話,即使種下再多的樹,效果也是局限的。最理想的狀態是當地人跟當地政府一起自主地進行綠化事業。該基金應該重視給更多人提供學習機會的作用。
中國有不少從事綠化事業的民間機構。例如「自然之友」、「北京綠十字」等。日本一直以來重視加強與中國的政府部門的關係,而輕視中國的民間機構。但是要重視通過民間交流改善兩國關係的話,必須加強與民間機構的關係。我去過幾次那些民間機構在農村從事綠化事業的現場。他們很重視提高當地人對環境和公共事業的意識,於是經常開展與當地的老百姓開會、進修等活動。這些活動,對比於植樹造林而言,不容易做出明顯的效果,必須花很長歲月,但是能根本地解決環境問題的就是這樣一步一個腳印的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