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木三分:除了赵家人 还有什么人-乔木 北京传媒学者

20160101
东网电视
更多新闻短片
赵家人、赵国等词的流行,是在政治倒退、网络管制下,网民对官方主导话语的戏谑性解构。
最近的流行词是“赵家人”,它来自鲁迅的《阿Q正传》:赵少爷中了秀才,自认为姓赵的阿Q跟着欢呼时,赵老爷一个嘴巴抽去:“呸!你也配姓赵?” 由此引申开来,赵家特指中国的权贵家族。
赵家人、赵国等词的流行,是在政治倒退、网络管制的局势下,网民对官方主导话语的戏谑性解构,什么“人民共和国、当家作主、人民公仆、权为民所用”。如果没有“权为民所授”,没有选举和监督,谁都知道说的是一回事,实际是另一回事。
赵家人除了笼统的指权贵家族,还可以细分。首先是赵老爷,毛邓一代的老一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基本都走了,但影响还在。其次是赵大人和赵少爷,除了江胡时代的政治大佬及其子嗣官二代,最主要的就是红二代太子党、驸马党,以及峥嵘显现的红三代。他们或出将入相,掌控党政军大权,或执掌经济命脉,垄断能源、金融、电讯等支柱产业,控制资本和对外贸易。许多人都直接或间接为赵家人打工。
赵家人不光在中央一级,各级地方都有。曾任泰安市委书记的胡建学说过,共产党的官,当到市(地、厅、局、司)一级,就为所欲为、无法监督了。各级政府的权力高度集中,一个县委书记就是说一不二的土皇帝,其同僚、家族,通过政治联姻、政商勾结,基本上把持了一个地方的权力和利益。
除了赵家人,还有赵“家人”,也可称为“家丁、家仆、家奴”。虽然叫人民军队,但归党绝对领导,除了守土备战、抗洪救灾,遇上1989那样的事,不惜开枪也要维护“赵”家权力(不是赵紫阳,是赵老爷)。公检法近三年重新使用文革时的概念“刀把子”,每有拆迁、上访等官民、商民纠纷,毫无例外地站在赵家和商家的权贵一边,打压民众。网民发帖举报或批评官员个人,本来应该官员起诉或媒体应对,但经常是“刀把子”删帖抓人,把官员自诉案,变成利用权力的公诉案。
赵“家人”里面还有媒体,自己饱受压制,没有新闻自由,但把“喉舌”当大脑,以为自己也是赵家人,总是制造和谐、正能量圆梦。还有许多赵家豢养的“门客”文人,不断为赵家造势辩解。这些“家人、门客”,不管是做什么工作的,都直接听民于大小赵家,换得衣食住行。
除此之外,还有雇农和自耕农。现在是工业社会,怎么还有雇农?看看赵家的权力产生和继承方式、个人崇拜、土地独占、土豪流行、对民众权利和福利的漠视,就知道还是赵国时的农业社会,至少是前工业社会。
雇农主要是指官府的小吏、当差,赵家控制的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工人、职员、小知识分子。他们凭着自己的付出伺候着赵家,却总是被教训饭碗是赵家所赐,不能“吃饭砸锅”。
自耕农则是外企、私企的雇员、中小企业主、自由职业者。他们靠自己的本事吃饭,不需要吹捧赵家,但也不敢得罪赵家。不光政治上被排斥、经济上遭受不公平的竞争,而且自耕农不是自由民,税收、户籍、护照、个人信息全部由赵家掌握,专治各种不服。
赵家人、赵家的家人、赵家的雇农、不敢惹赵家的自耕农,这就是赵国四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