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言片語天下事:南海仲裁案 菲律賓贏了會怎樣?-馬博 南京大學中國南海研究協同創新中心項目主任

20160507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中菲「南海仲裁案」即將宣判,國內外分析認為判決中國「敗訴」的概率較大。
耗時近三年的中菲「南海仲裁案」即將宣判,目前,國內外分析認為仲裁庭判決中國方面「敗訴」的概率較大,而各方已經開始準備法庭判決公布的後續工作。消息稱菲律賓方面,連同美國,正在準備一系列的「慶祝」活動,包括外交上譴責中國違反國際法,軍事上繼續挑戰中方島礁的主權,輿論上號召更多的國家加入到未來對中國的訴訟上。
另一方面,一旦仲裁結果公布,中國方面很可能會繼續此前「不接受,不參與」的態度,對判決採取「不執行」的政策。與此同時,由於中方已經將菲律賓對中國提起的訴訟定位成「政治挑釁」,很可能在審判公布之後對菲律賓採取一系列的「懲罰」行動。目前國內討論較多的有在黃岩島進行島礁建設,進一步鞏固在南海的存在;一旦仲裁庭做出對中方不利的裁決,適時公布在南海劃定「防空識別區」;對菲律賓採取「準經濟制裁」行動,目前菲律賓方面已經向中方抱怨「一帶一路」事實上將菲律賓排除在外。
國際法庭和國家內部法庭判決最大的不同,在於很多國際法庭的判決沒有強制執行力。也就是說,「南海仲裁案」一旦公布判決,本案很可能就會到此為止,未來法庭最多起到詢問有關國家執行判決的情況而已。如果一方拒絕執行,從現實角度上來看,法庭以及國際社會是無可奈何的。因此,中菲仲裁案對中國方面的影響主要是國際輿論和未來可能出現的「多米諾骨牌效應」,即越南、馬來西亞、印尼等國紛紛效仿,對中國提起類似的訴訟。目前,中國方面已經對此前堅決反對南海問題「國際化」的態度有所改變,邀請俄羅斯、印度以及其他地區國家在南海問題上支持中方的處理方式。
中菲南海仲裁案塵埃落定後,中方應做好三個方面的工作。首先,菲律賓方面不顧中方的一再勸阻,執意將中國告上法庭,已經破壞了兩國的政治信任基礎,針對這種行為,中方應該公開的進行實質性的「回應」;如果新一屆的菲律賓政府感覺不到壓力,而是將所有責任推到前任阿基諾身上,繼續以判決為「把柄」來迫使中國就範,其他國家就不會認為未來狀告中國會有大的政治風險。
其次,中方應該對本案仲裁庭持批判的態度。目前國內的學界傾向不宜將矛頭對准本案的仲裁庭,但事實上,此次仲裁庭並未做到真正的「一視同仁,秉公執法」。國際仲裁法庭無視當事方中國的反對,執意對此案進行審理並作出判決的做法,不僅損害了《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締約精神,同時鼓勵了菲律賓的「濫訴」,並且在審理本案期間菲律賓連同美國大搞軍事演習,仲裁庭對此「秀肌肉」的軍事行為視若無睹,這對未來《公約》的公信力和普及性都將產生負面作用。批評仲裁庭不是要否定《公約》和相關國際法,而是要在以後對類似不合法律規程和正常規範的「袋鼠法庭」(Kangaroo Court)有所警示,以儆效尤。
最後,中國方面應該著手準備未來參與事關海洋法的國際訴訟,下大力培養國內相關人才。相關國際化人才的匱乏也是此次中國在中菲仲裁案中落下風的一個關鍵因素,在培養人才,重視人才問題上,中方責無旁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