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目混珠:为什么总有人不肯放过周小平-守鱼 法律学者

20160814
东网电视
更多新闻短片
敏感的政治信息,在精密封杀技术之下不仅活不了,暗度陈仓的转发平台也只能短暂避开封杀的利刃。
讲真,如果不是遇到那么多周小平的粉丝,我完全不可能还对这个名字有印象。可是朋友圈的刷屏,逼迫着我不得不去了解这个无聊的信息,着名学者周小平访问清华大学达成多项合作。
有朋友表示,这则新闻是发生在2014年的往事。然而,我实在没有任何兴趣愿意点击进去看细节。为此,我也不好猜测究竟有多少朋友虽然转载了这篇文章,但实际上完全没有点击进去看任何细节。不过按照对他们的理解而言,附着于体制的清华大学固然不是什么好鸟,勉强也能作为曾经有过独立精神的学术家园代表了一朵白莲花,而他们深恶痛绝的周小平,不学无术也就罢了,还能登上大雅之堂,这样滑稽可笑的场景,一定要狠狠地拉出来羞辱一番。当然还有那个清华大学,历史上这么着名的白莲花,如今沦为黑木耳,也是可叹可笑。
就在齐心协力海量刷屏的同一时间,另外一部分朋友不满意了。他们坚定地认为,周小平既然是个小丑,对这个世界最大的贡献,就是不要在视线里面过多的出现。如今本来他都快被世界遗忘的差不多,却又突然之间裹挟着骂他的人重返网络视线之内。俗话说的是,眼不见心不烦。这么令人没有好感的标竿人物又活生生的跳到眼前,自然是不令人愉悦的。说的残酷一些,转发的人纯属手贱。
如今的网红体话语之中,但凡发出一个致贱人之类的文章,总能收获不少眼球。包括我也差一点就认同了应该联手抵制转发任何与周小平相关的信息。
悲剧的是,拒绝一个周小平容易,可是网络世界里转发些什么内容才能令人开心呢。思来想去,鸡汤与养生之类的文章是绝对不能发的,从对生活的毒害程度来说,并不比周小平能高到哪里去。然而严肃作品是极难找到的,认真写作勇敢发稿的那批人,如今要么赋闲,要么套现,或者亲手去生产鸡汤,还有谁有耐心去慢慢地生产无法变现的产品。不过,也不算完全没有那些依然坚守在深度写作的人群,比如西安的知名调查记者江雪,她还在认认真真的对待文字,只是这个世界对她不太友好,连微信公号的寿命都掌握在其他人的手中。至于更为敏感的政治类信息,在精密的封杀技术之下,不仅本身活不下来,暗度陈仓的那些转发平台也只能短暂的避开封杀的利刃。
思来想去,认真的、严肃的、政治的内容,和大陆的网络世界是绝缘的。如果要依附在一个变态的环境下去获取信息,唯一的方法就是让自己也变态起来。比如一群人明明是咬牙切齿的准备批判时政,最终只能揪着周小平访问清华的消息痛打,这种在屏幕上用指甲狠狠地戳转发的模式,已经全然替代了传统扎小人的巫术。
这样想来,通过转发周小平来表达政治看法,从一个常态社会与心态的角度而言,是很难理解的。不过,当下并不是一个常态社会,所有畸形的行为,都是一个社会健康指数的晴雨表。
我想,这对政府来说,还真是个好事。要是哪天民间的话语不再盯着政府流出的那些丑态,说明这些老百姓气定神闲的心中有数了。从这个角度来说,民间社会越是不肯放过周小平,倒是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指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