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漫记:捉奸奥运-傅桓 文化观察家

20160822
东网电视
更多新闻短片
王宝强捉奸记的上演,令奥运焦点偏移,里约奥运不是构建中国形象的好时机。
里约奥运会8月21日结束,因为长距离使然,奥运会本身对国家形象建设的需求骤降,加上社交媒体在舆论形成上的不确定性,令本届奥运会少了许多政治意味。而王宝强捉奸记的上演,更令奥运焦点偏移,总而言之,里约奥运不是构建中国形象的好时机。
换言之,里约奥运会上,只有两个群体还在口衔效忠国家的话语:一类是那些在金牌重压下的运动员,二类是那些延续奥运的国家话语体系的观众。就像后来发生的那样,这两类人在表述国家感恩的心情时,遇到了重重阻碍,他们宣扬的国家荣光没几个人听见。
因为是深入国外比赛,这让中国体育代表团失去了京奥时主场之利,也带出了一系列难以掌控的问题。诸如拳击比赛中裁判的误判,女子接力赛中美国队合理运用申诉规则令中国队黯然退赛,霍顿对孙杨的评判,陈欣怡使用兴奋剂问题遭到国际体育裁判法庭坐实等。
这些问题的出现,势必引发相应的舆论争议,从而令议题无法集中在国家荣誉上。相反,大量的批评趁机而上,对中国体育进行了全方位的批判。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京奥之后,中国举国体制遭遇的最猛烈攻击。东西半球的距离感令意识形态不能占据主动。
而经过社交媒体培育起来的年轻运动员,带着网红一样的明星体验走进里约,金牌固然能令他们加分,但是粉丝崇拜的氛围紧紧追随,而粉丝是无法对偶像提出要求的。这也令明星运动员越来越张扬个性,傅园慧等人走红微博,见证了粉丝经济对奥运的去政治化。
而王宝强马蓉婚变一事,更是以极大的话题感抢夺奥运关注度。至少在整整三天里,社交媒体上谈论的第一位话题是“宝马事件”。娱乐话题固然有它的流行因素,也特别容易在议题竞争中取胜,但宝马事件赢取关注,未尝不受益于民众对举国体育逻辑的反感。
在这样的状况下,借助奥运成绩来赞誉中国、建树中国形象的做法受到了严重挑战。这不只是令商家广告投放有功亏一篑之虞,也令政治说教难以维持。到了后来,有党媒公开批判民众热衷宝马事件而忘了奥运,就是一个明证,官方对捉奸议题褫夺政治宣教很是恼火。
当然,站在民众的角度看,当局在里约奥运上政治化塑造的失利,给予人性以喘息之机,自然是再好不过的事情。尽管在中国运动员去政治化的过程中,依旧有不周全之处,人性善的一面仅仅是无意为之,但至少算是迈出了第一步。原来奥运是可以去民族主义的。
但是,当我们对照捉奸事件上国民投入的热情,以及好意必要的争吵,可以看到去政治化的同时,庸俗化本身也在助长起来。所以,在奥运去政治化的另一端,是否就是人性天堂,就很难讲了。更何况,在奥运会同时段的杭州G20,政治化已经铺天盖地。
京奥那时的政治化逻辑在杭州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强化。在一组表现西湖夜景及杭州美景的照片中,无论是往日熙熙攘攘的西湖胜地,还是人头涌动的高铁站,完全没有人影——美景中毫无人的位置,强力排斥,这是多么可怕的场面。与之相比,人性借奥运回归很像是幻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