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言片语天下事:中俄双边合作难掩战略尴尬-马博 南京大学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项目主任

20160903
东网电视
更多新闻短片
在中国新的国家战略中,很难赋予俄罗斯一个清晰的定位。
在南海争议,东海争议,以及朝鲜半岛局势趋于复杂的今天,发展对俄罗斯的关系对维护中国崛起过程中地区局势的稳定有着特殊的意义。两国最高领导人也提出了中国“一带一路”对接俄罗斯“欧亚联盟”的倡议,然而,两国对对方在各自全球战略中的定位并没有成熟的认识,甚至可能相左,造成了中俄关系出现了某种程度上的“战略尴尬”。
首先,在中国新的国家战略中,很难赋予俄罗斯一个清晰的定位。中国最高领导人提出的“新型大国关系”最初似乎包括了美国、俄罗斯,甚至德国,但是随着国际局势的发展,已经越来越清晰地成为了中美关系的特指。中俄两国虽然为“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中国战略伙伴关系中级别最高的一种,但是两国除了在联合国安理会、“金砖四国”、“上合组织”中合作,并未对两国的双边协同、合作的意义做出特别的安排。当前,中国对外交往过程中不断产生新的概念,却始终未能对中俄关系做出一个独特的定义,其背后是一种战略上的不确定。
其次,俄罗斯在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中作用同样模糊。和周边其他国家提出本国发展战略与“一带一路”战略对接不同,俄罗斯的“欧亚联盟”以及“东进战略”几乎覆盖了“一带一路”大部分的沿线国家。当前,俄经济结构不合理、国际油价低位运行和受西方经济制裁使得俄罗斯国内经济、国际局势均出现了困难,其经济总量已经和广东省不相上下。在这种形势之下,仅依靠本国力量实现其战略构想无异于“天方夜谭”。俄罗斯提出“一带一盟”的战略对接,很大程度上是希望利用中国的资金来发展自己的地区影响力,这种试图“借鸡下蛋”的做法已经引发了中方的关注。例如,俄罗斯希望中方修建一条经远东、西伯利亚,贯穿俄罗斯领土的欧亚铁路,而不是此前中方希望的经中国西部和中亚,联通西欧的铁路。很显然,在两国未来具体项目合作中,类似的矛盾会不断显现。
第三,双方国内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战略质疑。中国政府始终对俄罗斯吞并乌克兰克里米亚地区未表态支持,而俄罗斯对中国南海局势也并未给予中方希望的支持。有国内分析认为,看俄罗斯是否真心支持中国在南海上的主张,就是看如何处理和越南的关系,如果俄罗斯停止对越南提供潜艇、战机等先进武器,停止和越南在有争议海域的油气开采,才能说明俄罗斯是中国南海主张的真正支持者。此外,国内还有一种认识,认为俄罗斯希望中国和美国在南海地区持续冲突,以此来缓解北约对俄罗斯的压力。同样,在俄罗斯国内,也出现了类似对中国的质疑,认为中国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将严重影响俄罗斯对中亚这一“后花园”的控制力,丝绸之路经济带计划绝对不会成为欧亚经济联盟方案的“补充”,而很有可能变为它的最直接、最具威胁的竞争对手。
最后,中俄两国选取的战略目标未来很可能导致两国在战略上分道扬镳。中国始终不放弃宣扬的“和平崛起”,认为中国的发展对包括美国在内的所有国家都是一种“共赢”的结果。俄罗斯目前似乎已经放弃了此前苏联解体后希望通过全面西化来“融入”西方的政策,而转而采取优先发展军事实力使周边国家有所畏惧,甚至在经济实力下降的过程中通过着重发展核武器来维持对世界局势的影响力。显然,这一国家战略不会被西方国家所接受,也会逐渐成为未来中俄关系中的“战略包袱”。
综合来看,可以预计到,未来中俄关系尽管不会出现倒退的局面,但是想要提升至一个更高的层次也将是困难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