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中國:誰會成為四面「霾」伏的替罪羊-劉未未 評論員

20161223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大部分人,最終都要為霾買單。呼吸疾病越來越多,是比較明顯的「惡果」。
從「霾」開始出現在人們視野中,它帶給我們的就是一次比一次嚴重,一次比一次猛烈。這次四面「霾」伏,更是延續了其一貫作風,除了新疆西藏等少數地方,基本沒有「幸存者」。霾出沒之地,PM2.5指數「爆表」成為常態。多地氣像部門相繼發布霾紅色、黃色預警,網絡上蔓延的是無奈與憤怒,當然也不乏解構的讓人忍俊不禁的段子。著名的《環球時報》飽嘗著霾的同時,對比世界各地,認為「中國治霾能力與努力獲國外認可」,呼籲「民眾對政府治霾要有信心」。
沒有信心又如何?總不能不呼吸吧?總不能不出門吧?總不能像《環球時報》海外記者一邊呼吸著國外的清新空氣,一邊寫著要有信心的文章吧?大部分人,最終都要為霾買單。呼吸疾病越來越多,是比較明顯的「惡果」。其他諸如車要分單雙號、農民伯伯的秸稈不能焚燒之類,是必要的犧牲。霾來的時候,京津冀周邊的很多工廠都要停工,甚至關閉,已經成為治霾標準動作。
可惜,霾還是越來越不給面子。變本加厲地徜徉在各地,沒有風,不強降溫,它走不了。「青山綠水」的政治語境中,各地政府的壓力和努力也是事實,為什麼還是成效不大呢?
京津冀區域大氣污染防治聯合研究總體專家組日前表示,與2015年12月的兩次重污染天氣應對情況相比,此次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顆粒物和揮發性有機物等污染物的減排比例更大;機動車尾氣排放的顆粒物等污染下降了40%左右,其中7成以上是單雙號限行的貢獻。其他城市紅色預警應急措施對各地排放總量的減排比例也在15至30%左右。
好像很厲害,原來此霾非彼霾。只是,人們「無感」。為什麼機動車污染下降這麼多(如果機動車是罪魁禍首的話),霾卻不弱反強呢?現在這個時候,農民伯伯可是沒有在田裡焚燒秸稈,是不是他們做飯用的土灶也要分單雙號才能使用?或者乾脆直接砸掉不用?反正要為霾的瘋狂找個替罪羊嘛!
當年折騰得厲害的平墳,冠冕堂皇地理由是「耕地」。與各地政府想方設法擴城相比,「墳」是不值一提的。不過,當時「墳」還真成了替罪羊。政府一邊挖墳,一邊擴城。這不過是個騙局:大部分墳地本來就是建在耕地裏,平墳基本不能增加耕地在紙面上的數量,無助於減輕「18億畝紅線」的壓力。至於「土地增減掛鉤」,是指農村宅基地改為耕地,可以相應增加城市建設用地指標,與墳地根本不搭杠。
很多時候,很多事情都需要替罪羊。經濟不景氣,是反腐所致;不能一人一票是人的素質問題;義務教育不均衡是國情所致;高考不能全國一張試卷一個分數線,是歷史因素決定,等等。這次霾的替罪羊會是誰呢?
焚燒秸稈已經過時,「焚燒一堆秸稈,罰款兩千,坐牢15天」已經把農民嚇破了膽,再也不能擔上讓霾橫衝直撞的罪名;汽車已經分單雙號,總不可能全部禁行;大城市包括周邊燒烤絕跡,工廠停工的停工,關閉的關閉;還有誰?
筆者不是專家,不知道還有誰。只是有個疑問,為什麼農村既無多少汽車尾氣,又無多少工廠廢氣,霾的程度卻和城市一樣呢?河南農村和北京幾乎沒差,這是怎麼回事?專家呼籲,既要對區域聯防聯控應對重污染天氣有信心,也要對大氣污染治理的長期過程有耐心。看來,時間才是霾的最大問題所在。任何事情都要循序漸進,都不可能一蹴而就,給點時間,青山綠水自然會回來。這個時間有多長,眼下看來也不可能有答案。
畢竟,「時間」作為替罪羊,暫時還沒辦法和焚燒秸稈、汽車尾氣之類很快得到證明。還夠專家們用一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