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走天下:「中國遊客」招牌被誰玷污-陸思齊 獨立評論員

20170419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將不文明行為等同於「中國遊客」,是否以偏慨全?
內地媒體最近發文,列舉四十項「裝得不像中國遊客」的建議,引發部分網民質疑︰「做中國遊客是件很屈辱的事嗎?」
細閱名單的行為,大部分是一些最基本的規矩,諸如不隨處吐痰扔垃圾,排隊不插隊等,不一而足,本身並沒甚麼好爭議的。以往要反駁的人,最多只是用甚麼「文化差異」來說事,但正如文章作者所說,有些在國外不被允許的事情,實在國內也是一樣,例如上館子吃飯不外帶食物,國內不少食肆也明文告示「溫馨提示」,還有就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內地就宣傳「五講四美三熱愛」,其中「五講」是「講文明、講禮貌、講衛生、講秩序、講道德」,「四美」則是「心靈美、語言美、行為美、環境美」,比上述文章來得更加凝煉。近年來官方宣傳「文明出遊」可謂苦口婆心,甚至製作了相關黑名單,可見在官方的「主旋律」裏,在旅客行為這一塊還是與國際通行的「普世價值」接軌,所謂「文化差異」,實在無從談起。
於是乎爭論的關鍵在於,將不文明行為等同於「中國遊客」,是否以偏慨全?沒錯,樹大有枯枝,族大有,個人的行為得由個人負責,問題是,中國旅客是目前世界「軍容」最盛大的,當他們有冰島景點用石頭排出「同心圓」圖案以及簡體「中国」字樣,這類事件發生得多了,不管是,年前開始有香港人稱,不啻是一種被動的「自衞手段」,外國人眼中的「中國遊客」自然成為負面標籤。這成千萬上億人的大軍既玷污了「中國」這面招牌,其他人沒辦法只得「自衛」、「切割」,將這招牌拱手「讓」給你們。很多台灣人、香港人在外面不認自己是中國人,多多少少就有這種意思。
事實上,承認部分(哪怕是大部分)國人旅遊行為不文明,再討論如何改善,大家還有對話空間,對於「裝得不像中國遊客」,有人竟喊出「中國人有錢,就是要讓外人知道,有錢說話就有底氣、聲音比人大,老外也有人這樣,不要醜化我們」的論調,這就有點夏蟲語冰了。本來嘛,部分香港人標籤內地旅客為「蝗蟲」是不對的,正確的態度應該是,中國是禮儀之邦,有教養,走到哪裏都人尊重,才配得上被稱為中國人,因此隨街大小便的旅客是「蝗蟲」而不是「中國人」;而文首文章的標題也應該改為「做對這四十條,你才是堂堂正正的中國人」。但擱在「有錢話說就有底氣,聲音比人大」的人那裏,只會覺得那是文字遊戲,玻璃心仍然會被砸碎,既然如此,做「中國人」的專利還是留給他們獨享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