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山夜雨:大陆终迎歧视恶果-吴戈 国际时事军事评论员

20170706
东网电视
更多新闻短片
虽然欧洲接纳中东难民后面临的严峻考验受到中国社会广泛关注,但终归隔岸观火。
在相当长的时期,“歧视”这一概念在大陆仅存在于官方宣传中美国或南非黑人的遭遇,为大陆左、右双方所共同反对。其实,在大陆内部同样存在各种鸿沟及其带来的歧视,诸如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干部编制与工人编制、国人不得进入的友谊商店、平民见不到的特供食品,以及延续至今的北京、上海户口与“外来务工人员”,甚至苏南苏北等种种地域歧视,只不过受到冠冕堂皇的政治口号或整体生活水平的改善所掩盖,并不激烈。
时至今日,这些歧视已大部分淡化,然而一种全新的、更严重的歧视又已然在大陆相当一部分公众中蔓延,形成一股浊流,并从恐惧、厌恶发展到仇恨。这种歧视的核心是汉族利益被剥夺和被威胁感,主要指向穆斯林和黑人,民族、宗教和种族三种歧视浑然一体。
诚然,这种歧视有其客观的产生环境。在国内,新疆问题及其恐怖袭击,以及沙特资助下伊斯兰教瓦哈比派大肆传播带来的不安;政府在教育、治安乃至生活上为安抚穆斯林人口而过度照顾,以至西北部分回民在内地滥用优待政策欺行霸市,甚至错误地将回民等同于穆斯林,形成回民必须全民信教的压力。
在国外,虽然欧洲接纳中东难民后面临的严峻考验受到中国社会广泛关注,但终归隔岸观火,即使知名度极高的女艺人姚晨担当联合国难民署中国亲善大使,也并未激起公众对难民问题的真正兴趣。然而,出于对西方难民政治的一知半解,也出于汉族利益被剥夺和威胁的不安而产生的极端狭隘、敏感和心理失衡,国内从媒体到网民仍对原本就两极分化的欧洲难民问题信息普遍地断章取义、添油加醋,不断强化“难民已将欧洲祸害得千疮百孔”的“事实”认知,并将主张平等、包容和多元价值观的欧美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和姚晨等代言人羞辱性地称为“白莲花”和“圣母婊”。
这一倾向中强化狂热民族主义、煽动排外、仇外情绪、自甘封闭和被愚民等价值,迅速为别有用心的政治势力看中。2017年6月20日的“国际难民日”后两天,这一势力伪装中立的某网站发表署名某巨型政治组织中央的文章,极力夸大中东难民已经入华的威胁,并诱导一些仇穆、仇外的自媒体对姚晨发起文革式的围攻。
幸而,中国已经接收难民的情况在联合国网站上一目了然,事实层面的谣言很快为一些网友澄清,但盲目情绪一旦形成,绝非事实所能扭转。而中国政府一系列错误政策和社会日益严重的不平等,又都为这种情绪的强化不断添砖加瓦。
比如,有媒体报道不久前一名21岁的津巴布韦女子在扬州生产,当地副市长携市外办人员前往探望。从民间外交角度来说,这显然也有点规格过高。联系到现行教育政策将留学生数量作为高校评价重要指标,全国大学普遍以极低的门槛和优厚的资助盲目扩大留学生规模,特别是非洲一些最不发达国家的黑人留学生,这对教育资源已然紧张和严重不公的大陆公众当然是严重的刺激;同时有报道称内地某地一孕妇临产送医途中为交警阻拦,直到区区几个当地县领导出席某开幕式通过后才放行;还有“辽宁”号航母赴港开放港人参观,而海军舰艇在大陆的所谓开放门票几乎全部为政府关系和家属独占;“长征-5”号运载火箭事故,境内迅速切断直播,但对境外的直播继续且详细得多。最可笑的是,就是煽风点火的某政治组织中央,对这些刺激视而不见,还在装腔作势地继续煽情——“作为中国人还有什么理由自卑呢?”
殊不知在相当一部分公众,尤其是包括相当一些在更多问题上三观颇正的公众当中,对穆斯林、回民、黑人的排斥乃至仇恨已然固化,更不用说在另一部分原本就思维方式残疾的狂热公众中,大汉族主义、大国沙文主义、穷兵黩武、殖民主义、种族主义,以及血统论、等级制、厚黑学和精致利己主义等阴暗情绪正躲藏在传统文化复兴和爱国主义等遮羞布后,迅速弥漫,中国社会原本就惨不忍睹的公平公正问题势必更加恶化。
这些,当然都是某些政治势力情有独锺的政治工具,只是在当今时代,对这些浊流的煽动和利用将为国家和社会带来何种后果,恐怕也绝非煽动者所能预料和控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