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遺傳學家侵華期間做人體實驗 活摘華漢睾丸作研究

20180815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小熊捍曾於日本侵華戰爭期間在華進行人體實驗。圖為北海道大學。(互聯網)
在日本戰敗投降紀念日前夕,日本北海道大學已故前教授小熊捍,被曝光曾於日軍侵華戰爭期間在華進行人體實驗,並留下一批研究資料,當中包括摘取男性睾丸用作染色體觀察實驗。校方近日接受日本傳媒訪問時表示,因不了解該研究,暫時未能回應相關問題。
日本傳媒周二(14日)報道,原北海道帝國大學(現北海道大學)理學部教授小熊捍,於上世紀30年代曾在中國東北地區,摘取被捕俘虜的睾丸,作為染色體研究的實驗標本。小熊捍於1937年在美國科學雜誌發表論文以及1939年在厚生省(現厚生勞動省)發表演講中,均提及該次研究,相關資料保存在北海道大學圖書館。
研究資料顯示,小熊捍試圖通過觀察睾丸,調查男性染色體數量,但認為人死後的睾丸狀態欠佳,活着的年輕人比較適合,所以實驗對象不是來自遺體和病人,而是摘取健康年輕男子的睾丸。他寫道:「將中國抗日武裝人員作為實驗材料會怎樣呢?反正最後也是會殺了他們的。」
在日軍侵華期間,小熊捍前往滿洲的奉天地區(現遼寧瀋陽),在日軍幫助下抓到一名俘虜,並將其睾丸用作實驗樣本。他稱:「獲得了非常好的材料」,但絕口不提摘除方法,又強調「將一名『土匪』當作犧牲品,絕非無意義之事」。他在美國科學雜誌的論文提及,除了帶走一名年約30歲「罪犯」的人體器官標本外,還把兩名35歲至40歲的「相同人種」男性作為實驗樣本。
公開資料顯示,小熊捍的專業為生物學和遺傳學,曾在北海道大學理學部擔任教授30年,另擔任理學部長6年。他從北海道大學卸任後擔任了位於靜岡縣的國立遺傳學研究所的第一任所長,被稱為日本國內遺傳學的第一人。
在侵華日軍細菌戰罪行中,日軍與高校的聯繫非常緊密,軍方為大學提供研究經費,大學則向軍方提供「科研人才」,並成為生物武器研究的中堅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