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教科書疑刪走張衡地動儀 人教社:內容調整

20181009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1972年時任美國總統尼克遜訪華時,曾在中國歷史博物館參觀候風地動儀。(互聯網)
東漢科學家張衡所發明的候風地動儀,是古代用於偵測地震的儀器,可是早已失傳。而內地歷史教科書中多年來一直刊載有關候風地動儀的內容,是採用了上世紀50年代考古學家王振鐸複製的模型。不過,這個複製模型被指用上錯誤的理論,內媒指去年內地使用的初中歷史教科書已刪除關於張衡和候風地動儀的內容。
1951年,王振鐸根據後漢書的記載,結合現代科學知識,複製出候風地動儀模型。在近幾代的中國學生歷史課本中,都有關於張衡及候風地動儀的描述、模型圖片。但該模型卻引起中外專家的爭議,指模型使用的「直立杆原理」有錯誤,以致龍口中的銅丸根本無法吐下來,亦即是無法檢測地震。
為了複製出更接近史籍記載的候風地動儀,中科院教授馮銳2003年嘗試再造候風地動儀,2009年成功造出新的模型,在地震橫波到來時會吐出銅丸,對其他來自縱波的震動就無反應。但教材中提及候風地動儀時,仍舊採用王振鐸的「直立杆原理」理論。內媒報道指馮銳多次與人民教育出版社溝通,希望糾正教材上的錯誤,至去年終於刪除候風地動儀的內容。
惟負責教科書編寫的人民教育出版社表示,張衡及地動儀內容並未從教材中消失,只是教材內容編排上作出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