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大橋通車遙無期 明日黃花最可悲
20151109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延誤復延誤,超支復超支,早成本港基建的常態。港珠澳大橋原定明年啟用,但由於香港段工程一波三折,至今通車無期,不僅誤己而且誤人。「東方報業民意調查」顯示,受訪者一面倒批評本港基建發展落後,無法把握經濟機遇,競爭力勢必無以為繼。
由西九文化區到高鐵工程再到新建鐵路,港府大型基建無一不延誤,無一不超支,市民早已見怪不怪,但港珠澳大橋屬國家級重點基建,牽涉三地,香港段延誤不僅關乎香港本身,更會連累珠海和澳門。有學者指出,大橋延誤一年開通,本港僅「路費」收入已損失二十億元。香港已經如此,遑論珠海和澳門,說香港「佗衰家」也絕不誇張。
事實上,如果大橋能夠如期通車,港府又能及早規劃大嶼山作出配合,發揮的「橋頭經濟效益」絕對不能小覷,單是吸引博覽館的參展商留港消費,頭十年已可帶來九百億元收益,加上其他旅遊消費,收益更可高達二千億元。可惜隨着大橋通車遙遙無期,發展大嶼山坐而論道,一切已成泡影。「東方報業民意調查」大部分受訪者直斥大橋延誤影響民生,連帶原有客源亦一併流失,簡直是見財化水。
港珠澳大橋多災多難,隨時淪為爛尾工程,固然因為受到政黨司法覆核所阻,令工程延誤,但歸根究柢是港府無能所致。大橋口岸人工島最近爆出飄移六至七米的問題,工程界直指情況不尋常,可能跟前期勘探工作不準確、導致鋼筒插入淤泥不夠深有關。豈料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路政署又被踢爆偷改填海工序醜聞,將原來的「鋼筒樁」填海方式,擅自改為半鋼筒、半拋石方式,有違反環評之嫌,添煩添亂。試想想,如果不是當局胡混度日,得過且過,這些技術性問題怎會一再發生?
反觀珠海和澳門,前者成竹在胸,肯定工程可以如期落成;後者的口岸建設雖然也出現滯後問題,但主要是人工島填海等待沉降,屬預期之中,不影響工程進度。至於新城A區的進度雖有滯後,但仍可使用後備方案解決,完全可以趕及明年通車。幾年下來,三地施政能力高下立判,難怪受訪者一面倒批評港府無能,無法把握經濟機遇,導致香港競爭力每況愈下。
其實,香港競爭力每況愈下,又豈止反映在大橋延誤超支,過去首屈一指的物流業如今亦大不如前,曾經的世界第一貨櫃港已落到全球第五位。正如有人指出,港珠澳大橋最佳興建時機是上世紀八十年代,當時香港經濟發展蓬勃,物流業興旺,大橋若早日建成,香港必定如虎添翼。無奈港府鼠目寸光,拖到近年才動工,經濟已經一落千丈,大橋會否淪為大白象工程,不能不令人擔心。
無可奈何花落去。港珠澳大橋的遭遇,不僅是港府蹉跎歲月的見證,也是香港由盛轉衰的縮影。港府無能,政客無良,市民無奈,香港百年傳奇走到盡頭,沉淪已是無法避免,寧不悲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