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權者不會「罪己」,人民自求多福!-黃毓民 時事評論員

20180102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今天是二○一八年一月二日,新年伊始,區區在這裏恭祝各位讀者身體健康、平安喜樂、家庭幸福、事事如意。
新的一年送舊迎新,善頌善禱,華人社會很多時候都會在新年用「一元復始,萬象更新」這副十分工整的對聯,期盼新的一年新的開始,都是好人好事。「一元復始」語出漢代董仲舒《春秋繁露》︰「一元者,大始也。」至於「復」字,《易經》「復卦」有「來復」之意;「復卦」上一卦是「剝卦」,是「剝落」之象,這也是成語「剝極必(而)復」的由來,寓意惡劣的情況到達極點之後,必定會轉好,也就是「否極泰來」。
說到新年善頌善禱,台灣海峽兩岸的領導人每年元旦都會發表新年文告,也是善頌善禱的多,自感歉然、痛切反省的少。
回顧專制帝王統治歷史,有下「罪己詔」的傳統。罪己詔是皇帝所下發的進行「自我批評」的詔書,旨在反省自己的過失,改變政策。歷史學者根據《二十五史》進行的統計顯示,原來共有七十九位皇帝下過罪己詔:漢朝十五位、三國三位、晉朝七位、南朝十四位、北朝一位、隋朝一位、唐朝八位、五代六位、宋朝七位、遼代一位、金代一位、元朝四位、明朝三位、清朝八位。漢文帝是第一位正式發下罪己詔的皇帝。最後一份罪己詔是清朝宣統皇帝在辛亥革命爆發後下的。漢武帝征和四年(公元前八十九年),所下《輪台罪己詔》,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份內容豐富、保存完整的罪己詔。明思宗(崇禎皇帝朱由檢)六下罪己詔,自縊前下詔「罪己」:「朕自登極十七年,逆賊直逼京師,雖朕諒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諸臣誤朕。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去朕冠冕,以髮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亡國之君的罪己詔十分悲壯!
唐玄宗時代的史臣吳兢(六七○-七四九)編撰《貞觀政要》,乃是有感「太宗文武皇帝之政化,自曠古以來,未有如此之盛者」,「至如用賢納諫之美,垂代立教之規,可以弘闡大猷,增崇至道者,並煥乎國籍,作鑑來葉」。所以他「誠誦於心」,「並隨事載錄,用備勸戒」。吳兢把《貞觀政要》送給唐玄宗,是希望皇帝「擇善而行,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使貞觀巍巍之化,可得而致」。《貞觀政要》凡十卷,記錄了唐太宗在位廿三年(六二六年-六四九年)的治績,「貞觀之治」傳誦千古。
二十世紀初中國結束帝制走向共和,一百年來可曾有在上者「罪己」?「人民的國」超過一百年,像千多年前唐太宗的「求諫」、「納諫」,虛懷若谷、從善如流的領導人好像一個也沒有!
一九一二年一月一日中華民國成立,改正朔用陽曆;一九四九年中共建政,亦以公元紀年。君主國體變成共和國體,「人民的國」百年於茲,不是擅專便是極權,政黨的「千秋萬世」是目的,「人民」只是工具或手段,本末倒置!
不是說要多讀歷史嗎?此間自詡「愛國」的政治權貴、幫閒政客,究竟是基於理性的認知,對所愛的祖國的歷史、文化有尊嚴的自覺,「是其是非其非」,抑或基於政治現實利害,吮癰舐痔,為強權張目?
權者不會「罪己」,人民只有自求多福!
(作者按:上周二本欄《趕上轉型正義,免不了被清算!》一文第九段:「余光中最後雖然死在『母親』的懷抱裏」應為:「余光中沒有死在『母親』的懷抱裏」之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