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由「人民投票」到「人民立法」-黃毓民 時事評論員

20180123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台灣結束威權政治,邁向民主政治三十餘年,國民黨由「一黨獨大」變成兩度下台、幾乎沉疴不起的在野黨,而民進黨一四年在「九合一地方選舉」取得壓倒性勝利,兩年後更贏得總統大選並攻佔立法院過半席次,已準備由「完全執政」走向「長期執政」。然而,民進黨一六年再度上台執政以來,兩岸關係陷入僵局,中共在國際社會加強孤立台灣;至於內政,總統蔡英文幾乎所有的重大改革皆招民怨:年金改革令軍公教離心離德;《勞基法》觸怒基層工人;前瞻基礎建設「親疏有別」,擺明向民進黨執政的縣市「利益輸送」。此外,藉通過《黨產條例》和《轉型正義條例》進行全面清算,要把國民黨往死裏打,使其無法翻身,然後可以遂其在台灣「永續執政」的春秋大夢!
台灣這種以人民投票、議會立法為基礎的間接民主,如果缺乏一個可以充分代表民意、即局部的直接民主的制度設計,如反映人民立法的創制複決權和完善《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則現有的政黨控制政府、把持議會的政治制度,隨時淪為民主獨裁。由於缺乏制度性的制衡,完全執政的民進黨已是必然「鴨霸」,而且一切的作為都是為了鞏固和保持權力之不墜,根本可以無視民意的歸趨,台灣的民主政治已不斷的向下沉淪。
民主政治理論先驅盧梭的「社約」、「公意」之說,立論比較模糊抽象,一直都有不少的爭議,但他對議會政治和政黨政治的兩點意見,卻是十分明確,更可謂先知先覺。第一是:他認為代議制度只可算是介乎專制與民主之間的一種政治形態。民主政治主權在民,意志既出於人民,就不應該有甚麼代議制度。他主張立法必須由人民親自批准,否則應視為無效。他曾說:「英國國民以為他自己是自由的,其實大錯,因為只有在選舉議員之時,他是自由的,當議員一經選出後,他就被奴役了。」其次就是:盧梭認為政黨非民主政治所應有。他說,一有政黨,已不復是有多少人就有多少投票者,而變成有多少黨乃有多少投票者。於是政黨便以「私意」(少數意志)支配「總意」(多數意志)。百多年來人們所經歷的民主政治,正是盧梭所不喜的議會與政黨這二者為其體制骨幹,一個政黨壓倒其他政黨,甚至壓倒一切,已成為民主政治的常態。台灣比其他民主國家的情況更不堪的是,由於統獨意識形態的分歧,藍綠對抗,族群對立,朝野政黨也就缺乏自我完善的決心和能力。
不過,台灣兩個意識形態南轅北轍的「敵對在野黨」國民黨和時代力量,最近竟不約而同推動標誌直接民主的公投。根據台灣報章報道,自從《公投法》修正後,大幅降低提案、連署的門檻,因不滿執政民進黨團強行通過《勞基法修正案》,時代力量宣布推動「勞基法複決」公投;國民黨亦不落人後,成立公投小組,除了推《勞基法》公投,還醞釀推出能源、空污等全國性公投,準備遍地烽火,訴諸民意。此外,立法院不久前三讀《農田水利會組織通則修正案》,將水利會改制公務機關,同樣引發國民黨抨擊「違憲」(人民財產權),等於涉嫌強奪民產,黨團建議黨中央,由中南部民意代表發動罷免行動,對在表決投下贊成修法的民進黨立委,逐一推動罷免連署,以真正展現在野戰力。
儘管會有人對兩個在野黨推動公投的動機存在疑慮,但這是由間接民主走向直接民主的一個起步點。台灣人民不是要為「主權在民」發聲嗎?台灣的民主政治應該要由「人民投票」走到「人民立法」,不想「主權旁落」,台灣人民就必須監督兩個在野黨公投運動,使其不致因為政黨惡鬥而荒腔走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