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論:派錢濟困最直接 港府莫做守財奴

20180223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派發紅包、恭喜發財,是中國人的過年習俗。新一份財政預算案下周三發表,民意強烈要求港府派錢,且不少於七年前的六千元,有甚麼比大紅包更能令人興奮及增添節日氣氛呢?事實上,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天經地義,在財政盈餘遠超預期而庫房水浸亟須洩洪的情況下,港府是急民所急,還是繼續當守財奴與民為敵,答案很快分曉。
預算案負責跟進落實施政報告提出的各項政策,重要性毋庸贅言,可惜由於港府一味低估收入、多估支出,預算與實際情況往往相差十萬八千里,以致年年預算案淪為失算案、瞎算案,上任財爺曾俊華因為年年預算錯得離譜,贏得「史上最廢財爺」之譏,落下歷史罵名。想不到,沒有最廢,只有更廢,現任財爺陳茂波的預算及理財能力更糟糕,去年他預測本財政年度盈餘一百六十三億元,結果僅前三個季度庫房已盈餘逾一千億元,最終埋單計數,盈餘可能高達一千七百至一千八百億元,至少也有一千六百億元,超出預算十倍,這種預算案根本失去意義。
如今港府財政儲備之多,「肥到着不到襪」不足以形容,也有人說是「小型海嘯」。但另一方面,有調查顯示逾七成市民感到生活困難,而官方數字也顯示香港窮人數量持續增長,由以前的七個港人一個窮,變成如今五個港人一個窮,證明港府過去沾沾自喜的扶貧措施徹底失敗,香港的貧富懸殊,首先就體現在官富民窮上,而預算案未能對症下藥地發展經濟,改善民生,也是造成香港社會深層次矛盾惡化的原因之一。因此,趁着現時庫房嚴重水浸,港府理當還富於民,而派錢則是最直接、最公平亦最有效的扶貧紓困手段,港府繼續以審慎理財為藉口當鐵公雞,必然淪為千夫所指。
一說到派錢,高官例牌耍手擰頭,搬出一堆反對的理由,不是說派錢只有一時刺激市場效應,解決不了貧窮問題,就是說要籌劃長遠,投資未來。實際上,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大道理誰人都懂,投資未來亦無可厚非,但觀乎港府這些年的所謂投資未來,無非成立各種基金,將錢放在銀行裏或金融機構中,得益的是基金經理及大商家,一般市民難分一杯羹,更錯失發展機遇。再說,不少市民須解燃眉之急,而投資未來遙不可及,望梅止不到渴事小,更可能有如莊子說的故事,等到引來「西江之水」,路上已見大量渴死的魚乾了。
怎麼說都好,派錢紓困與投資未來並非相互牴觸,而可以相得益彰。鑑於庫房滿瀉,港府不妨善用盈餘,既可全民派錢,也可針對性扶貧,還可以投資未來,三管齊下,這才是長短目標兼顧,也是紓解民怨的好方法。陳茂波早前曾揚言「三不」,即不派錢、不為公屋租戶代繳租金、不調低薪俸稅標準稅率,如果他依然一意孤行,結果只會將自己置於主流民意的對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