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評:華經濟似穩非穩 勿被數字沖昏腦

20180418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中國昨日公布的首季經濟增長6.8%,符合市場預期,亦可說增長超標。不過,預示經濟冷暖的股市卻不賣帳,近日跌跌不休,A股今年頭幾個月更成為亞洲中表現最差股市,資金流向反映了中國經濟今年似穩非穩的現實,面對國際貿易摩擦不絕、人民幣升值及去槓桿的大趨勢持續,困擾着經濟的陰霾揮之不去,中國今年經濟先高後低的風險不容抹殺。
中國支撐首季GDP增長的亮點,包括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首季升幅達10.4%,創下三年新高;住宅投資增長13.3%,增加了近一個百分點,在樓市暢旺帶動下,社會消費按年升9.8%,成為撐起首季經濟的重要元素。然而其他部分卻榮辱互見,包括規模以上工業增長不及預期,採礦業附加值也出現下滑,而首季固定投資增幅亦比首兩個月略為放緩。
多個數據公布後,內地股市不升反跌,滬綜指收市跌穿3,100點。人民銀行昨日傍晚宣布,調低內地部分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一個百分點,不難令人聯想到人行有托市之嫌,可是面對國內外複雜的經濟局面,「降準」恐怕刺激作用有限。
近日市場聚焦中美貿易摩擦,美國總統特朗普獅子開大口,向華進口貨品列出合共達到一千五百億美元關稅徵收清單,可說開天索價,中方也不甘示弱,向美方以牙還牙。不過歸根究柢,中美貿易差額龐大,問題根深柢固,要短時間將失衡局勢扭轉,根本是不可能之任務。
去年中美元首曾彼此伸出橄欖枝展開「百日談判」,可是今年首季兩國貿易差距仍毫無改善,中國對美貿易順差大增近兩成,數字無疑令雙方貿易關係火上加油,要化干戈為玉帛的難度大增,無硝煙的貿易戰從來沒有贏家,卻肯定教未來經濟雪上加霜。
中國經濟正進行轉型大手術,為過往粗放型經濟、追逐GDP硬目標的後遺症收拾殘局,透過去槓桿有序拆彈,防止信貸泡沫繼續膨脹。就樓市亂象,中央一錘定音提出「房是用來住,不是用來炒」的長遠國策,在熱炒的一二線城市樓價開始受控,調控短期內也難言鬆綁,防止得來不易的成果毀於一旦。展望貨幣供應增長持續放緩,今年住宅投資及相關供應鏈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勢難延續首季單天保至尊的形勢。
股市冷待似穩非穩的GDP數據,一來是因為滯後,另外是內地經濟中短期不明朗因素眾多,經濟虎頭蛇尾風險不容抹殺,投資者務須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