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由戒急用忍到戒慎恐懼到結盟抗中-黃毓民 時事評論員

20180703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民進黨政府在台灣一個月內連失兩個邦交國之後,總統蔡英文公開表示「不會再忍讓」。主管兩岸交流事務的陸委會隨即表示,將嚴審大陸各級政府人士來台申請。陸委會副主委邱垂正五月底在立法院答詢時指出,大陸最近一連串在外交方面無所不用其極的打壓、軍事威嚇,以及在兩岸間不友善的動作,為了國家安全跟民眾福祉,會針對中國大陸各級政府人士與相關人員的來台申請做好審查工作,也請民眾支持。
兩岸輪流主辦的「海峽百姓論壇」今年將在新竹舉行,但台灣內政部移民署聯審會日前審查大陸公務團來台申請時,移民署代表在會中以「具統戰嫌疑」為由,將該團十名成員的申請全部駁回,並指政府為了正當防衞起見,不能看着中共對台打壓,卻放任中國大陸官員及相關人士來台從事統戰分化工作。大陸國台辦發言人安峰山則以「走回頭路,閉關鎖島」八個字來回應。
此外,大陸福建東南衞視記者葉青林上月底申請赴台駐點採訪被拒,台灣陸委會的說法是「政府向來尊重新聞自由,致力於維護兩岸新聞正常交流,但絕不容許大陸媒體記者製造『假新聞』,散布不實言論」。大陸國台辦指出,大陸記者赴台駐點申請遭到台灣當局的「無理拒絕」,創下了兩岸互派駐點記者採訪以來的惡例。而台灣一些親大陸媒體和專家也質疑台灣當局的做法能否彰顯台灣對中國大陸的制度優勢。這是二○○○年台灣開放大陸媒體記者赴台駐點採訪以來,首次有記者被拒入境。
兩岸關係由「冷戰」到「冷和」到「冷對抗」,固然與兩岸的意識形態分歧、制度差異有關,主要還是受波譎雲詭的國際關係因素的影響。台灣海峽兩岸民間交流以至官方互動,在民進黨政府而言一直都是「戒慎恐懼」的,當然是怕台灣民眾很容易「被統戰」,然後「被統一」,更怕促進兩岸交流會改變島內的政治生態,令民進黨無法長期執政。然而,消極被動的政策在兩岸政治經濟力量的差距不斷擴大的客觀形勢下,很難有所作為,於是便要盱衡世局,主動出擊,開創新局。李登輝一九九六年的「戒急用忍」到二○一六年蔡英文的「戒慎恐懼」,都無法因應國際形勢的急劇變化,特別是國際社會對「中國崛起」的厭惡的變化。所以,必須因應變局,改弦更張,否則連生存都有問題,要遑論發展。
蔡英文公開表示「不會再忍讓」之後,六月廿五日出席「民主基金會」十五周年會議並發表講話,指「過去兩年來,中國不斷施壓我們,威脅我們的民主生活方式,並限縮我們的國際空間。澳洲、美國、歐洲和世界各地志同道合的國家都遭逢這樣的挑戰,志同道合的國家如不團結起來行動,反民主力量就會蔓延」。同日接受法新社專訪時,她一方面表態願意與習近平見面,另一方面卻敦促各國與台灣合作,捍衞民主和自由的價值,對抗大陸的擴張主義,保護各國認同的價值,共同對北京產生壓力、限縮北京霸權影響。
中共的「套板反應」必然是批判蔡英文「挾洋自重」,「進一步升高兩岸對抗」。不過,蔡英文「民主聯盟」的建議是有新意的。當前國際形勢出現的變化,一是中國的擴張,滲透到民主國家內部,引發全球警戒,西方不少國家已開始反制中國。二是美國與中國的關係因為貿易戰日益緊張,最近更不斷打台灣牌,使台灣必須要用新的角度檢視美中台關係。蔡英文藉由法新社專訪,是要告訴西方民主國家,不要忽略台灣在抵抗北京影響力方面的努力,台灣也有其戰略價值。不過,國際關係不是道義的結合,而是利益掛帥,「民主結盟抗中」也很容易「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