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下風雲:不如橋底也建屋-程萬里 傳媒人

20180812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上樓之難,難於上青天。公屋平均輪候時間再創新高,由五點一年飆升至五點三年,足見三年上樓承諾已徹底破滅。屋漏偏逢連夜雨,未來五年公營房屋供應遠低於長遠房策每年二萬八千個單位的目標,預計只有不足二萬個單位,依此推算,「破六」、「奔七」指日可待。
面對近三十萬公屋輪候大軍,林鄭除了出口術鼓吹填海,已是束手無策。但別說填海爭議極大,要擺平阻力殊不容易,即使僥倖過關,以港府龜速的辦事效率,以及逢基建必延誤超支的慣例看,廿年有樓落成已算是最樂觀估計,期間輪候人數則不斷增加,以有涯隨無涯,根本無法解決房屋問題。
既然無法可解,港府惟有推出過渡性房屋拖延時間,早前房協推出的「暫租住屋」香港仔漁光村就是一例。但問題是,過渡性房屋數量極之有限,一些跟社企合作的共享房屋更只有二、三十個單位之數,與其說是杯水車薪,不如說是大海撈針。香港房屋問題積重難返,到底如何收科?
有人就提議,港府不妨向南亞兵團學習,既然深水埗鬧市天橋底都可成為「南亞村」,其他地區的天橋底當然也可照辦煮碗。要知道,香港地天橋多過米舖,區區都有,要是善加利用建成過渡性房屋,已可解燃眉之急,總好過等社企搞共享房屋。何況連南亞假難民都可以霸佔公共資源棲身,港府隻眼開隻眼閉,沒理由香港市民不能吧?非常時期用非常手段,自詡「膽自大」的林鄭不妨諗諗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