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港府應支援中年男士-陸頌雄 立法會議員

20180922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執筆之時,筆者將要度過四十歲的人生關口,思考未來之際,想起許鞍華導演的《男人四十》,筆者和讀者們都不是張學友,應該也不會遇到林嘉欣,但電影刻畫了當時男士到中年,所面對家庭、工作、經濟及社會變遷的壓力。現實中,步入四十歲的香港男人又要面對甚麼問題呢?早一陣子我跟香港的男士團體成員聊過,其實男人四十可以有很多需要,但往往被忽略。
正如《男人四十》中,男士要面對不少家庭壓力。現在的情侶往往比較晚婚,男士三十多歲才結婚生小孩是很常見。「男人四十」時面對孩子升學是一個大問題,找學校、學才藝,小孩要有十八般「武藝」,家長就更要小心。像早前我們處理的奧數比賽變「靈異」旅行團,就是一個例子。如果小朋友在學習上出現問題(無論是有學習障礙或是太過資優),家長的壓力就更大了。夫妻關係難免會有所改變,由愛情變成生活責任的一部分,關係可能變淡;但有一些男士在感情路上未必一帆風順;一些男士長年單身;也有一些可能出現夫妻離異、再婚等情況,這樣家庭的問題就可能更複雜了。
過去的想法是男人應以事業為重,但現今「男人四十」面對的事業壓力就更大了。很多男士到四十歲左右,都已經是主管職級,但面對科技日新月異,社會強調創新,要一直維持工作上進步並不容易;有些情況更可能隱約感到自身在公司,甚至是在其行業裏已經達瓶頸狀態,要在原來的公司、行業繼續打拚,還是響應「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這是一個選擇。
據說創業成功年齡,很多都集中在三十五至四十多歲之間,但是跟二十來歲小伙子不一樣,年輕人沒有家庭負擔,還有很多時間和機會,但男人四十創業,同時要維持家庭開支特別是供樓。男士團體成員分享,有些創業失敗或是失業的個案,有時更可能變成妻離子散、人財兩失……
再鋒利的刀總會有生銹的一日。男人四十,步入中年,健康問題漸多,但是醫療服務卻未必跟得上。排隊看公營專科醫生要以年計已不是新聞。但關乎一些男士常見問題,例如脫髮、不育、性功能障礙或衰退等問題,社會都欠缺重視。甚至有一些病況都不知要看哪個專科,有一些要跟女士們排期泌尿科,或是只能依靠一些坊間「保健食品」和偏方。男士健康不但不被重視,有時更成為一種笑柄。男士團體經常呼籲:「他朝君體也相同」,真的不要將男士健康問題當作笑話。
在眾多問題中,其實男人四十的重點,是角色轉變問題,這個角色改變來自三方面:一是個人生命歷程的改變,另一個是技術能力的改變,最後是社會價值的改變。可惜平常的社會服務、社工培訓,往往是側重針對女性的服務,男性常常被標籤為強者、加害者、施暴者,而社會一直忽略或較少着重男性真正需要。
在「男兒有淚不輕彈」的社會價值下,也令男士心理比較傾向抑壓,壓力無從抒發。較早前社會推動「#MeToo」風潮及幾年前「莫啞忍」活動,我相信男士們都會同意將性侵者繩之以法,但事實上無論女性和男性都有機會成為性侵害的受害者,性侵加害者可以是男性或女性,而且男性的受害者往往是顯得更弱勢,甚至是「被消失」的一群人。
面對人生轉變,套用電影《男人四十》當中有一句對白:「好多東西都沒了,就像是遺失在風中的煙花,讓我來不及說聲再見就已經消逝不見。」筆者不希望人到中年一定要緬懷過去,而是學懂活在當下,珍惜眼前,真正做到「四十而不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