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視線:歐盟漸放棄敵視 中歐尋合作共贏

2023年04月02日 00:04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面對中國崛起,歐盟和中國在不少問題上有分歧,但亦正在努力建立共識和合作。歐盟面對中國是既憂慮又顧忌,憂慮來自它們愈來愈看見中國政治制度的優勢,能夠比幾年一任的西方民主政制可以推行較長遠的計劃,目前令它們對中國還可放心的是,中國不單止在軍事上仍然落後於西方,即便10年內都無法完成追趕,故此毋須擔心中國會作出軍事挑釁;另一方面是中國的經濟發展也會慢下來,不論是要處理樓房泡沫的問題,以及當前全球有機會爆發新的金融危機,使中國出口滯銷。不過,中國經濟發展的預期還是超前歐美,中國不是軍事也會是經濟霸權,在全球的經濟都有主導權,中國政府也會善用自己的經濟優勢,更能穩定自己的權力,也會迫使其他國家向其經濟及政治(例如台灣地位問題)利益妥協。
歐盟對中國社會政策的立場正在慢慢軟化,例如對中國的人臉識別科技發展,也由原先的反對逐漸開始出現新的討論,過去一直認為這是違反私隱權的立場,恐怕成為政治控制及監視的技術,如今也有新的爭論點。首先是全世界的國家安全及治安執法人員,都會採取監察可疑的政治顛覆及犯罪人物的行動,即使如今西方國家並未廣泛取用,但可見將來一些罪案率高的城市也會應用這科技來大量減少罪案,相信會有好成果,西方也會無言以對,還會跟隨應用。
此外,中國向歐盟伸展新的經濟實力,可以在德國的杜伊斯堡港口(全歐洲最大內陸港)看到,中國每星期有超過50班貨物列車到來。根據當地港口業巨子的理解,中國在打通歐亞的「新絲路」計劃中,亦是一種互利。一直以來,中國在這方面投資不下900億歐元搞基建才有如此規模,但在物流方面,中國還是依賴及利用歐洲更高的技術水平。不過,德國方面也認同中國的發展也幫助了德國及歐盟成員國建立了和中東到中南亞的經濟關係,它們過去根本沒有理解及關注,這是中國一帶一路帶來的一個新發展前景。
在氣候變遷問題上,歐盟及美國仍然要和中國保持溝通合作,目前中國仍是全球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國。還有國際恐怖主義、防疫抗疫及核武擴散等問題要共同合作,大家不能以敵視的立場才可以處理得到。
柏林自由大學哲學博士 史文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