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樂事】立秋養生 3大飲食提案

20200807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在中醫學角度,秋天對應的臟腑為肺,而悲憂會傷肺,所以應保持心情開朗舒暢。(互聯網)
8月7日是「立秋」,這是代表天氣開始由熱轉涼的節氣,但由於香港位處亞熱帶,日間的天氣仍然炎熱,盛夏的餘熱未消,故有「秋老虎」之稱。不過,「立秋」意味着秋天將至,天氣還是會逐漸轉涼,空氣中的水分會慢慢下降而變得乾燥,肺易被燥所傷,可導致口乾、舌燥、咳嗽等徵狀,所以市民應在解暑和滋潤之間取得平衡,避免出現「秋燥症」。為健康着想,大家不妨參考以下3大飲食貼士,防患於未然。
1.調理脾臟
中醫有「長夏健脾胃」之說,所謂「長夏」,包括「立秋」、「處暑」等節氣,這段時間是健脾黃金期,而脾臟特性是喜燥而惡濕,一旦受損,導致脾氣不能正常運化,繼而出現食欲不振、口淡無味、大便稀溏等徵狀。另外,五行學說講求互相形剋,在「土生金」的相生關係下,脾屬土,養好脾臟,對肺部也有幫助,因此不妨多吃蓮子、薏米、北芪、紅棗、燕麥等健脾食物。當脾胃調理好,秋冬進補時就不會虛不受補。
2.生津潤肺
秋天是燥邪旺盛的季節,易傷津液,可引致喉嚨乾涸、口唇乾裂、皮膚乾燥痕癢等毛病,因此飲食應以滋陰潤肺為宜。中醫五行學說中,秋屬金,與肺相應,五色學理論指白色和肺相應,故多吃點白色食物,如百合、銀耳、淮山、蓮藕、無花果、南北杏等,能潤肺生津。另外,梨是預防秋燥的常用食材,當中又以鴨梨的功效最理想,具清心潤肺、止咳消痰、清喉降火、除煩解渴等功效。
3.戒掉凍飲
「立秋」的暑氣未消,外出活動,不少人為解暑氣都會喝凍飲,但站在中醫角度,不建議喝凍飲,最好以西瓜取代,就算真的要飲,極其量只可在中午時段,因為這段時間屬陽中之陽。同樣地,生冷及寒涼之物也要遠離,並盡量少吃煎、炸、肥膩、辛味的食物,否則可能出現皮膚繃緊、大便乾結等徵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