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ll車app狂吸資 駛進50城市
20151006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Lalamove許家維稱,目前公司尚未賺錢。(黃永俊攝)
曾有業界把GoGoVan及EasyVan在電召客貨車應用程式市場上,比喻為「惠康、百佳」。兩者同樣由港人創辦,同樣在短短一兩年間把業務擴展至多個城市,但發展迄今,兩公司已不是直接競爭對手?Lalamove及EasyVan聯合創辦人許家維(Gary)以下將為大家解構箇中原因。
EasyVan母公司Lalamove分別在今年1月及9月,宣布獲各1,000萬美元(即合共約1.56億港元)融資。Gary指,今年經濟環境不佳,不少初創企業都指較難取得融資,今年Lalamove有此成績:「我們將以這筆資金聘請更多人才,優化產品及服務,為用家帶來更大價值,並計劃把業務由現時在東南亞及中港共10個城市,於明年擴展至50個城市。」
這個發展目標,不知GoGoVan會否感到壓力。Gary不贊成大家硬要把兩公司比較。他指:「從一開始在港起家,想改變傳統Call台模式,一開始我們的確與GoGoVan較似,但其後在其他市場發展,甚至發展一段時間回到現時的香港,兩公司已有愈來愈多不同之處。對方在港可能較Consumer Focus(着重個人業務),Lalamove會更多面向商業客戶,專注在貨運物流上幫企業,目標是讓企業不需額外資源建立自己車隊,而可專注本身主要業務。」
Gary闡述,如一間餐廳,專長是炮製美食,但若因外送服務而要營運自己車隊,一來管理麻煩,二來投資大,隨時因不是公司擅長範疇,令經濟效益不顯著:「在我們的應用程式上,就有讓商戶建立自己車隊的獨特功能,可自選一班最符合其需要的司機,解決運貨需要。」
Lalamove專注發展為即時貨運/物流平台,還因大勢所趨。試想想,科技進步有否令人們耐性減少?過往大家可能覺得網上購物落單後,待七日才收貨沒問題,但現在,可能等一日也嫌多。Gary觀察指,只要送貨時間大幅減低,對客人意義很大,甚或成為商店突圍而出的關鍵。
Lalamove於2013年成立(當時名為EasyVan),發展迄今已有逾3萬個登記司機、逾45萬次應用程式下載、逾600個企業客戶,累計運送已超過100萬次。
至於工作上遇過較印象深刻的事,Gary指見過他們的司機在新加坡運送5個乳酪蛋糕途中,客貨車在高速公路上突死火:「當時還剩3個乳酪蛋糕要送去三個不同地方,乳酪蛋糕倘等太耐就會溶掉,故當時麵包店的人好驚。好彩我們即時找到另外三架客貨車,在五分鐘內去到事故現場接收蛋糕並續運送。」
Gary總結,儘管目前Lalamove尚未賺錢,但更重要是繼續創新,收集用戶意見,為各方帶來共贏及最大價值。
一提到Lalamove創辦人周勝馥(Shing),「人生勝利組」一詞可能油然而生,當然,各人定義未必相同。
童年由內地來港的他,曾在香港會考考獲十優成績,其後赴美國史丹福大學升學,畢業後獲年薪百萬的工作。看似順理成章的人生突急轉彎,他做不夠三年就辭工,到澳門做全職賭徒,在八年間一共贏取3,000多萬元就金盆洗手。以為他就此提早退休嘆世界?偏偏他走去創辦Lalamove,變身IT人。
至於八十後的許家維,在香港理工大學市場系畢業後曾在團購網站Groupon工作,因而認識Shing:「現在仍清晰記得第一次與Shing談創業,是在酒店咖啡廳,時間是周四的凌晨12點。當年大家發現香港的傳統Call台已很久沒革新,司機投訴收入不穩,消費者認為欠缺效率,覺得有商機,迅速在緊接的周一開始準備創業。」
結果,一隊近10人的創業團隊,在上環租了服務式辦公室,連續七周夜以繼日寫應用程式,連屋企都不回,終於完成EasyVan應用程式,EasyVan在成立初期曾加入香港科技園公司的「網動科技創業培育計劃」。
─ ─ ─ ─ ─ ─ ─ ─ ─ ─ ─ ─
「東網Money18」fb專頁:有討論、有分析,齊來FUN享,贏盡●你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