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解除原油出口禁令 長期意味著甚麽?
20151223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中國金融40人論壇研究員馮明撰文指,18日美國國會兩院投票通過解除原油出口禁令,由於舉措此前已被市場部份消化,考慮到當前極其低迷的油價,即使禁令解除,美國短期內增加原油出口的空間也不大,對國際市場的影響非常有限。
然而,出口禁令解除,對全球石油行業的長期影響則不容忽視,由此可能衍生國際經濟政治關係發生調整。
石油是現代經濟最重要的資源品之一。2014年中以來,石油價格暴跌,一方面是因為全球經濟過去20多年來「資源國-生產國-消費國」的發展模式難以持續;另方面也因為頁岩油氣技術進步在供給側的推動。
美國解除原油出口禁令可以看作是對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2014年底不減產決定以及2015年底增產決定的反制。從中長期來看,解除禁令為採油企業擴大生產、爭奪海外市場打開綠燈。技術的大規模應用,一方面會帶來規模效應,造成邊際成本下降;同時,技術也會在產業應用的過程中不斷趨於成熟,雙向鞏固頁岩氣革命的成果。如此一來,美國頁岩油氣的邊際生產成本,將會成為影響未來國際油價上限的重要因素。
更進一步考慮,原油出口禁令的解除,亦是美國實現石油供給自足之路上的必要步驟之一。考慮到美國的中東政策與能源安全有密切聯繫,解除原油出口禁令甚至可以看作是美國將對其中東外交戰略進行調整的前兆。
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機給西方社會特別是美國帶來了沉重打擊。此後,為保障國內能源供給安全,美國一方面開始禁止原油出口,另一方面開始在中東地區開始推行務實強硬的外交戰略,通過扶持沙特、依靠沙特,在維持中東地區的低水平穩定的同時,來保障美國的能源供給安全。可以說,美國1970年代中期之後的中東外交戰略,是建立在保障國內石油供應安全的大前提之上的。這一前提即使在「9·11事件」之後的反恐時期,也仍然是美國中東戰略最重要的基礎。
但近年來,新的勘探、開採技術從實驗室走向產業應用,美國國內新興的油氣產業方興未艾,頁岩氣革命的興起將從根本上動搖這一戰略前提。
設想,如果美國實現了石油自給自足、甚至成為石油凈輸出國,那麽它是否還有必要每年花費巨大的軍力以及外交資源來維持中東地區的穩定?至少繼續這樣做的激勵會大大降低。繼續耗費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在中東地區,已經不再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因為保障國內能源供給安全的大前提條件發生了轉變。事實上,從過去一段時間,美國在伊朗核談、也門戰爭、打擊IS組織等中東外交上的表現,可以看出,美國已經在有意調整其中東外交戰略。
總而言之,2014年中以來石油價格的暴跌以及現在美國解除原油出口禁令,意味著石油行業正在經歷一次深刻調整。解除原油出口禁令的短期影響很有限;但是,在全球經濟周期和石油行業自身技術變革的共同推動下,過去40年來人們關於石油經濟學一些習以為常的認識和觀點卻正在發生變化。
─ ─ ─ ─ ─ ─ ─ ─ ─ ─ ─ ─
「東網Money18」fb專頁:有討論、有分析,齊來FUN享,贏盡●你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