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形富豪股票資產8位數 食息做財務自由人

20160824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熱愛砌高達模型的70後S身穿灰色Tee配牛仔褲,打扮與一般打工仔無異。不同的是,他除了隨身帶備砌模型的工具,家中收藏過百隻高達模型外,其股票戶口亦藏有8位數字的資產,名副其實的千萬隱形富豪。未夠40歲,每年已有逾50萬股息收入,令人羨慕不已。他卻笑指:「如果可以揀,用身家交換十年青春,返老還童我都願!」
不願上鏡的70後S,現年36歲,大學畢業後投身社會,打工兩年,做過船務文員、銷售員等,2003年有感香港創業成本低,決定跟朋友一起創業闖天下。「拆夥前收入4萬至5萬元1個月,做到而家one man band月入都有18萬元。」
他工作數年後累積到一筆資金,於是開始投資,「2005年嗰陣用十萬元買股票短炒,例如滙控(00005)、思捷環球(00330)、載通(00062)(前身為九巴)都買過。之後又玩期權金,去到2010年尾資產大約升到去500幾萬元,當中100萬元係股票賺返嚟,其餘都工作儲嘅。」
身家短短五年間由10萬元滾到500萬元,重點不再於他炒股功夫了得,而是努力工作的回報。事實上,他曾一舖輸掉60萬期權金,「2011年的資產愈來愈高,再玩期權風險太高,所以開始留意高息股。由2012年開始就投資高息股,只買兩隻:交通銀行(03328)同埋建設銀行(00939)。」
他表示,當年以500萬元投資交行,價位於8元左右買入,以股息率5厘計算,一年已收27.8萬元股息。雖然股息回報可觀,但回望2012年至2014年中的交行,股價一直徘徊在4至6元,價位近乎跌了一半,惟他見跌就買,且本著長線收息的想法,與股價「鬥長命」。
直至2014年,他將部分交行沽出,並轉移資金於5.01元買入建行,當時其投資金額已近乎1,000萬元。「沽交行買建行有三大原因,首先當年交行股價高於建行一成;建行走勢跟大市同步,且交行波幅大,擔心突然急跌;建行股息亦比交行多。」
隨着港股大時代及後期股災,70後S的身家急漲又急跌,戶口帳面一度蒸發300萬元。不過,他愛食息的投資策略從未改變。今年年初,再用300萬元買入建行,現時建行的股票資產已達到1,150萬元。回顧過去4年投資高息股,他總共收了170.8萬元股息。
他稱:「當投資係一個project,而財務自由就係project嘅終點。例如建行2015年度的股息有58萬元,平均一個月4.8萬元,慳啲洗而家都可以退休。」他解釋,每月住屋租金1.5萬元、父母家用1.3萬元、小朋友開支8,000元,每月都有1.2萬元盈餘,當中尚未計算其太太做生意,每年儲蓄達70萬元。
為免令自己生活「掹掹緊」,他計劃未來3年額外儲蓄300萬現金,另最近向證券行進行股票抵押,借貸300萬元買入價值250萬元的美國公司債及60萬元黃金ETF的勒束式組合。他表示,借貸利息為1.5厘,債券孳息率高達6至8厘,違約風險亦只是3%,故認為借貸投資美國公司債博得過。
然而,70後S從未考慮買樓收租做到財務自由,現時仍租樓住。他解釋,「從自住角度睇,兩公婆每月有近30萬現金流,買樓睇需要,但唔急住入市;從投資角度睇,物業投資回報低。再者,道義上,物業係生活必需品,唔好用嚟蝦人。」
70後s未夠40歲已成為千萬富豪,並寫網誌《70後與80後,兩個小小生意人》,記錄自己踏入財務自由之路。他猶如《陀飛輪》一歌的主人翁,「用我尚有,換我沒有,其實已用盡所擁有。」他坦言,願意用身家換取十年光陰,再一次青春過,可惜光陰一去不復返。
----------
●高資產人士要睇風險
70後S投放千萬元在內銀股,計劃全力收息渡過下半世。不過,投資難免遇上風險,專家提醒,要懂得分散資產才能做好防風措施。
凱基證券執行董事及研究部主管鄺民彬表示,雖然港股估值不高,然而環球市場存在波動性,不能將所有資產單一放在股票上。他指,投資前要先留意個人的風險偏好,股票比重可以較大,但亦須投資商品,如黃金作對沖之用。
至於選股準則方面,他建議買入指數成分股或資產折讓較大的地產股,高息股及科技股亦是心水之一。他認為,70後S只投資內銀股,取態較高風險,「內銀股跟經濟周期好密切,大家都擔心國內經濟放緩;且內銀嘅壞帳問題仍係另一隱憂。所以買高息股無妨,但最好買商品對沖。」
----------
「東網Money18」全新功能「板塊追蹤」,助你分析抓緊投資先機
「致富智庫」領悟理財/職場智慧,一Click改變一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