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商轉陣地 港商剩半年準備

20180811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中美貿易戰在八月份進入第二階段,雙方加碼擴大徵稅範圍及提升稅率,對峙情況愈演愈烈。今次中美貿易戰雖是不燒槍的戰爭,但卻是一場實實際際的大仗,港商成為夾在中間的最大受害者!
由於第二批徵稅名單範圍很廣很闊,許多行業都被覆蓋。美國進口商應會按照行業對採購地區的彈性作為考慮,只需要其他地區能供應同樣性價比的貨品,他們便不會反對美國政府的徵稅行動。加上美元現時處於強勢,失業率會維持在低水平,美商對貿易戰似乎並不太擔心。
回看過去七十年世界經濟史,從來沒有一個國家像中國一樣成功蛻變為「世界工廠」,由重工業的製造飛機、大型船隻及汽車等,以至輕工業如服裝、首飾、鞋襪和電子產品等均能自家生產。然而在過去十年,隨着人民幣和生產成本上升,美商的進口貨已逐漸跑到其他地區,不再高度依賴中國作為生產基地。由於服裝業和鞋業是勞工密集行業,在大陸生產的困難度太高,因此是第一批移往更低生產成本地區的行業,現時剩下來的都是以生產款式多、數量少的訂單為主,估計貿易戰會令這兩個行業的訂單進一步收縮。
筆者有些從事五金和家具行業的朋友也叫苦連天,他們除了要面對貿易戰外,也需要適應《環保刑事法》的要求,今年年初已經投資了不少在環保設備上。玩具和其他電子產品由於涉及塑膠和電子的配套供應鏈,目前這類產業的轉移仍在初步階段,貿易戰避免會令在內地的港商生意下跌,同時令美商更積極考慮到其他地區進行採購。
十年來,筆者留意到美商一般較喜歡與中港台商人結成合作夥伴,然後去其他地方生產,所以現時在其他生產地區的工廠,不是港資就是台資或是中國民營企業。正因為這個原因,雖然許多製造業都受到貿易戰的嚴峻挑戰,但是他們背後的原材料供應商仍然有生意。這些供應商仍是處於轉移的初階,大部分原材料生產基地仍在大陸,對穩定國內經濟有一定作用,可算是不幸中之大幸。
現時在內地港商的新收訂單都是以聖誕節和春節為分水嶺:聖誕節前的貨品正在生產和交貨,而春節前付運的貨品則是美國春夏季的消費品。倘若貿易戰持續,負面影響將會在明年春節後出現,並至少有兩種負面情況:第一是整個產業的資金鏈會大幅收縮,有些企業難免倒閉或經營困難,因而出現壞帳情況;第二是企業難以支付大量員工的遣散費用,並在沒有訂單的情況下,設備和員工變成財務上極大的負擔。
總括而言,港商現時只有大約六個月的時間作準備,所以必須保留足夠的資金及盡量減少不必要的人手,以面對未來可能出現的不穩定情況。
香港鞋業總會主席梁日昌
名家點評中美貿易戰,即上東網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