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構】中美貿談見青天?其實路仍很遠

20191014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分析指中美首階段協議,是特朗普保選情的及時雨。(美聯社圖片)
上周中美貿易談判取得了「實質性進展」,雖然市場已出現一陣亢奮,美股、港股及內地A股均洋溢一陣樂觀情緒。恒生指數周一(14日)升213點,滬綜指及深成指亦分別漲逾1%。不過,國際金融專家對於今次的所謂「談判成果」,卻看得平淡如水。外電引述分析指,是次貿談成果更像是「暫時休戰」,而非真正的協議;未來談判破裂的機會仍然不小。
【兩國僅想停一停】
安聯投資的亞太高級經濟學家Christiaan Tuntono表示,美國總統特朗普與中國達成的「實質性」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並不是「真正的協議」。
他指出,該部分協議還沒有涉及許多其他更敏感的領域,例如網絡安全,中國科技巨頭華為,以及被列入黑名單的中國公司。
中美兩國的紛爭早已從貿易逆差延伸至其他領域,如科技兢賽,甚至是所謂的貨幣戰爭;而雙方亦未能在這階段貿易談判中解決一些棘手的問題,例如知識產權盜竊和技術轉讓。
瑞穗銀行(Mizuho Bank)的經濟與戰略主管Vishnu Varathan對此亦表示認同,並稱真正棘手的問題,一個也沒有解決。
【中美商家的關稅負擔未解】
上周,美國商務部在其中國公司的「黑名單」中增加了28家新公司和代理。Christiaan Tuntono認為,雖然第一階段成果被稱為「協議」,但它並不會消除中美貿易現有的關稅負擔,也不會減少企業在未來中美關係中面臨的不確定性。
分析同時憂慮,下一階段的談判可能會像今年早些時候那樣突然破裂。ANZ Research經濟學家在一份報告中指出:「起草協議是一個棘手的過程。」
該行指出,今年4至5月中美談判突然破裂是「前車可鑑」;據報當時中國不想承諾修改其法律,以緩解美國對知識產權盜竊,強迫技術轉讓和貨幣操縱的擔憂。
【特朗普急於保選情】
那問題來了,這不被市場看好的「實質性進展」,為何仍被中美兩領導人接受?
細心分析,美國將焦點放在「中國將採購400億至500億美元的美國農産品」之一。若成真,這採購量將比創出歷史新高的2012年的260億美元高出5至9成,對於美國農戶而言可謂久旱逢甘露。
由於中國報復性關稅的影響,美國農産品的對華出口2018年銳減至90億美元左右。須知道,穀物產地多屬於支持特朗普地區的中西部激戰州份。如果美國方面主張的400億至500億美元對華出口能兌現,美國農戶的困境獲得紓緩。
另一邊廂,受累於中國豬肉等價格上漲,低廉的美國農畜産品的進口擴大也是求之不得的。
【經濟失速才是協議推手】
日媒的分析亦點出了有初步協議的最大誘因,報道指中美兩國都是出於對經濟失速的擔憂。美國的製造業景氣度指數惡化至10年來的最低水平,設備投資和出口也持續下滑趨勢。中國也受貿易戰長期化影響,市場料今年7至9月的GDP增漲預測有機會「破六」。為避免對經濟的進一步惡化,中美相互讓步,可以説取得一定的成果。
------
Click下面粒掣,儲on.cc coins!機票、家電、超市禮券、過萬份獎品等緊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