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志強:花膠的來歷與價值 買入投資有得諗?

20210223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香港人愛吃「鮑參翅肚」,肚者,就是魚肚,即花膠。
花膠自古就與鮑魚、魚翅、海參等八種海產珍貴食材,合稱「海八珍」,有「海中人參」的美譽。根據南北朝《齊民要術》,原來早在漢武帝的御宴中已有魚肚入膳。明李時珍《本草綱目》則記花膠曰:補腎益精,滋養筋脈,能治療腎虛滑精及產後風痙。
花膠蛋白質豐富,成分比例超過八成,脂肪含量卻極低,僅約0.2%;有消除疲勞、滋陰補腎、幫助傷口復原之效,兼能入膳,口感厚滑而爽,廣受華人喜歡。從前,以花膠入藥入膳,主要流行於中國東南沿海地區,如廣東、福建;近年更見普及,風靡了大江南北,以至全球華人。
花膠之備受推崇,主因之一在其骨膠原豐富,且能補氣補血,向來是女士進補美容妙品,近年甚至有外用化妝品加入花膠成分。現代男士愈來愈愛美,也愈來愈鍾情花膠,可算是另類的男女平等。
魚肚也好,花膠也好,原來都是魚鰾。魚鰾是魚的主要器官,控制魚在水中升降浮沉;以其藏在魚的肚腹內,故通稱魚肚。魚鰾之能脹大縮小,幅度極大,是因為富含膠質,所以又稱魚膠。魚肚經清洗、晾曬、脫水、風乾,較厚身、較優質的,就稱為膠。工序做得愈仔細用心,愈是優質,腥味愈減。花膠是雅稱,卻仍有本地漁民堅持,只管以黃姑魚或白花魚魚鰾製成的,方稱花膠,就是白花膠,其餘仍叫魚膠。
魚鰾體積細小,所謂「十斤魚,一両膠」。近代濫捕嚴重,大魚數目急劇減少,體積有點看頭的魚鰾數量也越發稀少。所以,養殖魚取膠的情況越發普及。但野生魚活動充足,魚膠更具彈性,價錢可以比養殖魚魚膠高出逾倍。
花膠有公乸之分,取自雄魚魚鰾的,叫公肚,取自雌魚魚鰾的叫乸肚。普遍而言,公肚較厚,乸肚較平;公肚體積相對小,質感卻更具彈性;乸肚油性比公肚高,受煮易溶,所謂「瀉油」,較宜做菜,不宜煲湯。是以,籠統言之,公肚食療價值比乸肚高,售價也較高。卻也有魚種的公肚乸肚無大分別者,看官宜注意,免得受騙。
花膠價錢差異極大,豐儉由人。有的只售一千幾百元一斤,例如鱈魚膠、新西蘭羽鼬,甚至有潮食店拿平價花膠用作車仔麵菜式,一百幾十已有交易。也有每斤售價達五位數字、甚至六位數字的貴價貨,例如頂級的白花膠、鰵魚膠,特別是珍藏了數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老膠。正因為優質花膠對女性有補血養顏、產後調理之功,傳統的富貴人家如有千金出閣,或會以花膠作嫁妝;尤其講究者,甚至會以成雙的公肚乸肚來送嫁。可見優質花膠的價值媲美黃金。
無怪乎,花膠可視為另類投資項目的選擇。續文會細談這方面。
普縉首席拍賣官 尹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