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日報B1:經濟戰殺埋身 全球資金醞釀大兜亂

20210408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美國財長耶倫。
經濟戰打到「埋身」!港元需求降溫,復活節假後兌每美元創逾一年新低,一旦跌穿7.8的強弱分水嶺,就意味走資逐步成形,這與中美形勢有關。有分析警告,美國財長耶倫正發動一場堪比前總統特朗普貿易戰的「世紀稅改」,劍指中國。為了應對,中國正進行資本戰,力避熱錢過度流入,因一旦未來集體流出,恐引爆資產泡沫。
●港匯跌穿7.78關 一年多最殘
本港新股熱潮降溫,市場對港元需求回落,港元兌每美元周三(7日)跌穿7.78關,創逾一年新低。惟銀行界人士認為,仍有較多資金在本港市場尋找機會,預期年內不會觸及7.85弱方兌換保證水平。與去年不同的是,目前港匯未算太強之際,一眾中資概念股仍排隊集資,有會計師行預料,本港今年新股市場集資紀錄有望破頂。
近期港匯持續偏軟,上海商業銀行研究部主管林俊泓指,原因包括新股活動活躍程度減少,以及「北水」從上月起多次出現淨流出削弱港元需求。觀乎騰訊控股(00700)再遭其南非大股東減持會動搖港股表現,繼而利淡港元。
一般而言,當大量資金調離港元體系,港匯會偏弱,甚至觸發7.85弱方兌換保證,儘管周三港匯於約8時曾低見7.7859,但仍處於強方水平。不過,市場擔心美國大規模刺激經濟措施將帶動美元上升,港元變相受壓。林氏表示,除非美匯指數升上94水平,或股市出現大幅調整,否則短期內港匯難以跌穿7.8水平,而觸發7.85的機會則更加微弱,加上香港基本面良好,意味着不會因此引發資金流走的情況。
儘管最近本港新股市場較為淡靜,仍有不少中資概念股正等候上市。有會計師行認為,今年本港新股市場有望打破2010年「新股大時代」近4,500億元集資額紀錄,全球集資排名維持三甲。
華僑永亨經濟師李若凡預期,即將升溫的新股活動,以及未來數月的企業派息期,均加大市場對港元需求。目前美國聯儲局無意在短期內收緊貨幣政策,未見美息大幅高出港息的情況,意味着引發「沽港元,買美元」套息交易的機會較微。林俊泓認為,中美隔夜息差超過4點子或以上,才有機會引發套息活動。
港元轉弱之際,本港銀行同業拆息卻呈現上揚,財資市場公會數據顯示,隔夜息續升至0.037厘;一星期報0.052厘;與樓按相關的一個月回升至0.126厘;三個月為0.2厘。林氏指,香港銀行體系結餘仍充裕,預期未來兩年港元拆息繼續徘徊低水平。
●中概股回家 料年籌千億
中資概念股「愛回家」!中國網上旅遊平台攜程(09961,美股:TCOM)今日起招股,每股招股價上限為333元,發行3,163.56萬股,集資最多105.34億元,每手50股,入場費16,817.78元,預期本月19日掛牌。有會計師行預計,今年本港有逾10隻第二上市新股,籌逾1,000億元,並會有4至5隻大型新經濟股掛牌,平均每隻集資100億元。
對於日前中概股集體下跌,會計界指,中概念回流與否要考慮多項因素,包括投資者基礎、交易風險等,而在地緣政治未有明顯改善下,香港作為流動性較強的市場,有助分攤監管風險,估值未必是最重要考慮,相信中概股會持續「回家」。
至於內地有意設立新的交易所,以吸納海外企業及中資概念股「回歸」,業界認為,中國資本市場仍然年輕,過去亦不斷進行改革,不排除日後有機會出現「國際板」,但相信現時當局會聚焦在主板改革及科創板發展。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穩固,資金自由流通,又有互聯互通機制,加上本港不斷革新市場,吸引不同類型企業來港上市,相信資金會繼續來港。
對於港府計劃年內引入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上市機制,業界指出,熱潮興起主因市場資金充裕,多個地方亦探討有關議題。隨着投資者對不同上市方式接受程度高,但香港與美國市場投資者構成有別,相信當局會在做好投資者保障的前提下,予市場更多選擇。
另外,將於周五掛牌的聯易融(09959),市傳最終有效認購人數接近28萬人,其中有超過17萬人認購一手,一手中籤率為20%,認購20手始穩獲一手。
●大股東掟貨套1141億 騰訊ADR插4.7%
「股王」騰訊控股(00700)再遭南非大股東Naspers減持!Naspers旗下持有騰訊股份等互聯網資產的荷蘭上市公司Prosus宣布,擬透過其子公司MIH TC Holdings Limited減持最多1.9189億股騰訊,配售價據報每股575至595元,比周三收市價有最多8.65%折讓,套現1,103.61億至1,141.74億元。
消息出爐前,該公司股價周三全日受壓,收市挫3.74%,報629.5元,其美國預託證券(ADR)早段報599.71元,比香港收市價低29.79元或4.73%。
經此一役,Naspers於騰訊的持股將由約30.9%降至28.9%。Prosus則稱已就今次減持知會騰訊,並得到對方的理解和支持,承諾「最少未來3年不會再減持」,對騰訊業務抱有長期信心。所得資金將用來提高投資增長性初創公司時的財務靈活性,以及撥作一般用途。
不過,值得留意的是,Naspers把騰訊股份等一系列互聯網資產打包成Prosus之前,曾於2018年3月下旬首度減持騰訊,沽貨量比今次略少,也承諾過「最少未來3年不會再減持」。也就是說,這位南非大股東一到3年即以相若力度減磅套現。
回顧騰訊上次被Naspers減持後一段時間可謂「頭頭碰着黑」,內地長時間停批允許遊戲「課金」的版號,股價由462.6元輾轉跌至251.4元,要足足7個月時間方能「止瀉」。
適逢近期美國債息抽升重創包括騰訊在內的高估值強勢股表現,其遊戲收入增長又有放慢之虞,內地亦持續收緊對網企的反壟斷監管,其股價經已從2月中觸及的歷史高位累積下挫近19%,技術上接近陷入熊市,而由「科技女股神」Cathie Wood主理的科技股交易所買賣基金(ETF)ARKK,期間持倉量也已經減少近半。
耀才證券研究部總監植耀輝相信,消息對騰訊無疑是負面,短期內難免捱沽,現要看「北水」會否大手跟沽及配售價之落實,但中長期衝擊不會太大,因騰訊是不少長線基金「愛股」,而且遊戲增長放緩是由於基數已高,業務發展空間仍大,建議投資者待股價「跌定啲」分階段吸納。
●港股復市唔爭氣 外圍續瀉逾300
港股明顯「缺水」,加上內地A股偏軟,拖累恒生指數高開低走,於長假期後復市日即跌逾300點。分析認為,大市將繼續「有波幅冇升幅」,難以重上31,000點。
港股美國預託證券(ADR)周三早段普遍受壓,美團(03690)報312.59元,較香港收市價低5.41元;友邦保險(01299)報92.84元,較港低0.51元。按比例計,相當於恒指跌315點。
恒指周三高開162點,惟已是全日高位,大市隨即掉頭,並失守29,000關,下午曾挫339點,低見28,598點,收市跌263點,收報28,674點;國企指數亦跌146點,收報11,070點;恒生科技指數收跌117點,收報8,451點。
港股總成交額逾1,712億元,沽空比率13.68%。港股通淨買入僅得8.49億元,半導體股較吸金,中芯國際(00981)及華虹半導體(01347)分別獲「北水」淨買入7.75億及5.98億元。
龍頭科技股領跌,美團跌2.39%,阿里巴巴(09988)跌1.59%,快手(01024)亦挫3.57%,而旗下京東數科撤回科創板上市申請的京東集團(09618)跌3.51%。航運股普遍逆市走高,日前發首季盈喜的中遠海控(01919)獲券商唱好,其股價延續假期前3連漲的強勢,全日飆升29.11%,收報13.66元,並獲南下資金淨買入1.48億元。中國外運(00598)亦漲6.86%,招商局港口(00144)升3.61%。
艾德證券期貨聯席董事陳政深稱,港股在高位獲利回吐,反映市場信心仍脆弱,惟美股近日偏強,為大型新經濟股帶來支持,預期恒指短期阻力在29,200點,下方支持位為28,000點,相信2月時的31,183點已是上半年的高位。信誠證券聯席董事張智威表示,內地「銀根」收緊限制港股升勢,相信短線仍會處於拉鋸局面,但料可守穩27,000點。
●耶倫「全球稅改」 倡議衝擊堪比貿戰
美國財長耶倫主張制訂全球最低企業稅率的倡議,一石激起千層浪。有外媒形容,此項提案與美國前總統特朗普決定對華掀起貿易戰同樣轟動。拜登甫上場便計劃解決稅收這項難題,足證其「一統天下」的決心,亦向中國示警資本戰開打了。
20國集團(G20)財金官員周三舉行網上會議,當中,耶倫所提出的稅率問題將是今屆G20的一大亮點,而德國與法國稱,是次會議可能推進年中前達成一項里程碑協議。據悉,G20財金官員希望在年中前就最低企業稅率達成一致共識,將是一個世代以來,首次逾140個國家就跨境商務徵稅更新規則。
統一全球最低企業稅率有其急切性,因在截至2018年的10年間,流經7個離岸避稅天堂的外國直接投資達全球的三分之一,這些投資本應被徵收更高稅率。據經合組織(OECD)去年研究,遏止避稅行為的措施可望為各國帶來每年約1,000億美元的收益。
事實上,自2008年以來,37個經合組織成員國中,有24個降低了自己的企業稅率,只有7個提高,亦即是成員國為防止利潤外流,寧願降低本國稅率,問題在於著名的避稅天堂開曼群島和英屬維爾京群島等,甚至連企業利潤稅都不收。
就耶倫的「世界大融合」,剛被《福布斯》評為全球首富的電商一哥亞馬遜創辦人貝索斯迅速歸邊,周二表態支持美國將企業稅由21%上調至28%,以作為基建計劃資金。他認同基建投資需各方讓步,無論是相關細節或運用範圍(上調企業稅率)。拜登上周提到,亞馬遜是91家利用各種漏洞而毋須繳交聯邦利得稅的《財富》500大企業之一。
雖然巨企迅速就範,但作為離岸避稅國之一、稅率僅12.5%的愛爾蘭,其財長Paschal Donohoe憂慮,全球最低稅率可能影響該國這類較小型經濟體,因當地是靠低稅吸引國際投資者。
事實上,耶倫不是首個建議嚴厲打擊避稅的人。每次世界經濟遇到重創,各地財長都打算由稅收入手,惟因涉及眾多國家及企業利益,一直未達共識。耶倫嘗試解決稅率問題挑戰仍很大,但若有進展,則凸顯美國在國際金融事務中仍有強大話語權。
●防熱錢湧入亂市 華傳阻外資行放貸
正當海外企業以為中國的金融大門將會愈打愈開時,外媒最新傳出中國大幅限制外資銀行在華開展業務的消息。中國之所以由「擁抱資本」到「有意送客」,正是要應對美國已發動的資本戰把戲,主要憂慮流入的資金愈龐大,尤其是熱錢,一旦突然湧出,愈容易釀成金融體系重大風險,刺破資產泡沫。
有消息指出,中國已出台新規例,大幅限制外資銀行在華開展業務的能力,目的之一是為了保住本土銀行的相對競爭力。據悉,內地於去年12月和今年1月推出了一批規定,對外資銀行由海外轉移到中國的資金額度作出限制。而上周三生效的另一條規例,更進一步要求許多外資銀行減少放貸,並出售債券和其他投資。
消息人士稱,資金限制的新規定已引起了全球銀行高管和依賴海外銀行貸款的在華外資公司關注。
外資擔心新規定可能會令外資企業在取得貸款或融資時,更大幅度地依賴國有銀行,變相將資金話語權落入中國官方的手中。
雖然業界沒有高調談論新規,但外媒透露,中國歐盟商會於今年1月發給人民銀行的信中,就已對限制海外轉帳金額表達擔憂。信中稱「這個重大結構性變化」帶來的風險,可能從根本上扭轉在華歐資銀行的戰略發展方向。
誠然,人民幣近月走勢與經濟脫鈎,扭轉了之前的升浪,明顯是中國對資本戰的部署,人行一系列措施目的就是要讓資金流入中國變得稍為困難、流出稍為容易。
及後,其他監管機構又要求中資及外資銀行縮小資產負債表,主要出於對中國信貸快速增長的擔憂。
中國近期之所以要限制外資流入,皆因有統計顯示,外資去年持有中國股票的規模按年大增62%,至3.4萬億元人民幣;所持債券亦飆47%,至3.3萬億元,人民幣匯價創逾10年最佳季度表現。到了今年首兩個月,外資又淨買入總值535億美元的中國債券。
這在外界看起來好的現象實質堪憂,中證監主席易會滿甚至直言,熱錢大進大出,對市場是傷害,要嚴格管控。人行前著名智囊李稻葵更明言,憂慮今年下半年面對走資威脅。
面對當前世界政局,經濟學家分析,資金流出固然是重要問題,中國當局更擔心資金流入,因一旦市場狀況改變,可以一下子變為資本流出,大幅影響資產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