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獎得主克魯格曼:拜登基建計劃重無形投資 為未來厚植實力

20210408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外媒引述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格曼(Paul Krugman)認為,美國總統拜登推動基礎建設計劃,一如預期招致共和黨反對,聲稱拜登計劃中「只有幾個百分點是真正的基礎建設」,但這種說辭很容易穿崩。要讓共和黨舉的數字勉強說得通,只有一種可能:宣稱唯有需要水泥灌漿的運輸工程才算是基礎建設。但他認為,若這麼定義,將排除種種現代經濟不可或缺的公共支出,包括水質淨化、電力穩定可靠、寬頻網絡四通八達等等。
他認為,這套計劃提議的支出確實有許多涉及「無形的」投資——研究與發展、更廣泛的支持創新,以及投資在人身上。需要釐清的是,砸重金投入這些無形投資的論據,是否跟修橋鋪路一樣強,他認為有更強而有力的論據支持這些無形投資。
以投資科技而論,民間企業早已明白,不是需要用到鋼筋和水泥的才算投資。1950年代時,約九成的企業投資支出是花在設備和建築物上;但如今逾三分之一的企業投資花在智慧財產,以研發和軟件為主。他相信,這些科技投資可產生真正的投資回報,而股票市場也力挺這種觀點,從「有形資產」投資比重相對偏低的企業獲得較高股價估值,可見一斑。
他認為,拜登支出方案中關於軟實力、較無形的投資——包括鼓勵新科技發展、尤其是電動車、補助教育、更廣泛支持家庭與兒童——當然也應被視於「基礎建設」。這些全都是為美國未來厚植實力、奠定長遠基礎的建設性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