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日報產評】華穩經濟惠全球 世界焦點在亞洲

2024年10月25日 03:00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中國今年首3季度經濟下行壓力愈來愈大,資產價格、商業景氣與消費信心低迷,連帶外資在華的業務亦受到拖累,致整體盈利陷入失速狀態。一個不容否定的事實是,中國經濟佔全球產值重大貢獻,中國景氣差,世界經濟也不可能大好景;作為亞洲經濟火車頭的中國景氣復甦,全世界亦可迎來機遇。隨着中國當局出重拳穩經濟,房地產業將逐步止跌回穩,資本市場起飛,末季經濟增長有望重新提速,並將為全球經濟打下強心針,展望未來,世界增長焦點也將盡在亞洲!
美國為了要遏止中國崛起,聯合盟友狂加中國商品關稅的同時,還在科技上進行圍堵,切斷所有高端晶片及相關設備的對華供應,並主導全球製造業產業鏈與供應鏈重塑,推動製造業「去中國化」,更頻頻唱衰中國,渲染資金撤華。事實卻是,近年中國出口業穩步發展,中國商品包括電動車、鋰電池、光伏產品均行銷世界各地,反映製造業升級改造,成功抵禦了美國的攔截,中國商品在國際上具競爭力,並正加緊「出海」,為全球過渡至新能源、新經濟作出貢獻,也說明今時今日的國際貿易格局,已非再是美霸可以說了算!
雖然美國限制當地公共基金投資中國,包括美國在內的外資,仍然嚮往到中國這個高增長潛力市場發展。國際奢侈品企業近年在華經營亦受景氣放緩所拖累,部分調整了在華業務,但因中美博弈地緣政治風險而全面撤華的,卻是極少數。反觀,就如歐美金融業都押注中國資本市場開放,紛紛在華設立全資附屬布局經營,原因不外乎是一個「利」字,皆因中國人均收入增加,消費與理財投資需求殷切,為海外金融機構提供可觀的發展機遇,故紛紛鬥快搶灘「插旗」。
對於亞洲,中國的需求得以維持增長,能為區內景氣起到支柱作用之餘,中國的商品性價比高,且雙邊貿易愈來愈多以本幣支付結算,減少區內經濟體受美元波動的影響,又可取得所需商品以推動經濟發展。可以預期,區內經濟體與中國在構建新能源、智能生活、數碼支付等多方面,將有更緊密的交流合作,以制訂出更適合應用於亞洲地區的新技術標準和商業模式。
與長期低增長、體制與經濟結構改革緩慢的歐美經濟對比,亞洲卻顯得充滿活力,將是未來世界經濟增長的焦點,而中國必佔一重要席位。除非選擇打實戰,否則歐美要保持在世界經濟的影響力,就必得參與這場「亞洲盛宴」。美國與中國的關係是所謂「既競且合」的說法,正好說明現實,中國既是打不垮的敵人,就得尋求與敵人相處之道。美國最大電動車企深耕中國市場,美國投行押注中國市場,美國消費品企業紛紛在華設據點擴張發展,都在說明中美關係難分難解,雖然回不到過去,但在相互尊重、互惠互利,尊重彼此發展權利,尋求共贏的基礎下,尚有充分的空間尋求和平發展,為世界注入更多穩定性和正能量,共同描繪新經濟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