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日報產評】內地着手穩樓市 港繼續房住不炒
2024年12月14日 03:00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2017年,內地十九大報告首次提出「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即「房住不炒」。結果這產業政策成功扭轉地價樓價只升不跌的預期,還引爆房地產泡沫。及至內房市場流動性近乎枯竭,負面財富效應衝擊內部需求,內外交困促使中央調整策略,明確要樓市止跌回穩。港府有樣學樣,拖拉「撤辣」,錯失有力穩定資產價格的時點,樓市「價崩」加大經濟下行壓力,住宅作為商品的投資價值失色,基本實現「房住不炒」的新格局,消滅這些年制約香港經濟與社會發展的高樓價。可往後港府在控制樓市供需擔當甚麼角色,有何新興產業能盡快替代成為經濟支柱,港人欲聞其詳!
內房泡沫威脅金融體系穩定,制約社會資源運用並造成嚴重的貧富懸殊,致令當局鐵下決心加以治理,提出房住不炒,房企去槓桿,金融機構限制房貸比例等。到了樓價大跌,房企爆煲,項目爛尾,供遠大於求,加上外部衝擊,經濟陷入通縮邊緣,景氣蕭條,當局又指導金融機構協助房企作項目融資,盡量穩定樓市,這幾個月更清晰要求樓市「止跌回穩」。
香港與內地有強大製造業支持不同,香港經濟結構單一,非金融即地產。作為國際金融中心,資產價格穩定,市場發展有序,經濟景氣具能見度,有利投融資活動,才能吸引更多資金前來參與,讓市場保持人流、物流、資金流都貨如輪轉,是成功的關鍵。
可如今新經濟興起,商業樓市基礎大變,網購盛行下已將香港過去「一舖養三代」現象畫上句號;數碼化與智能化工作模式,亦大降寫字樓的需求。影響港人至深的住宅,港府要為支持私企利潤的高樓價「拆牆」,結果是一手滯銷、庫存增加,二手樓價更是挫三、四成。
展望未來,如何控制供需,以達穩定樓價之效,是港人關注的問題,畢竟樓是不少港人主要資產,樓價若持續下探,港人身家蒸發,甚至陷入負資產危機,那景氣想好都難!
更令人擔心的是,私營供應在看不透利潤前景下已大減新投資,要取得未來樓市供應主導權的港府,連年千億元財赤下,如何能擔起龐大的發展成本。見到港府最近倣效上世紀90年代般內地官商來港開招商會的做法,花費周章跟地產商簽沒有約束力的北都意向書,更令人感到港府班子思維老舊,與搞「夜繽紛」類似,都是姿勢多於實際。
港府要改變經濟過度依賴樓市,同時得發展新產業替代,以確保經濟可持續發展。這幾年香港金融業已跑輸外圍,至今尚未復舊觀,如今樓市又難以寄望,港府一直在吹噓的科技產業,實際上缺人才、缺晶片、缺支持產業的配套和氛圍,簡單的撥款能取得多大成效,何時才能彌補地產業產值缺口,滿是疑問。
刻下這個局面,香港經濟未來的路如何走,有甚麼階段性發展目標,商家、個人誠然都看不透。面對大國博弈,配合國家發展的頂層規劃必不可少,但作為一個開放型經濟體,也得重視透明度,高效管理市場預期,始能讓各方掌握未來,相信未來,共創香港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