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環呢塊三角地 原來係刑場!

20190923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三角地、刑場、十皇殿!到底之間有咩關係呢?
今天已是秋分,雖然日間天氣仍然炎熱,但一早一晚已開始轉涼。提起秋天,很容易便聯想起秋後算帳、秋後問斬等的字眼!但為甚麼算帳或問斬又一定要等到秋天呢?原來秋冬行刑的制度最早源於周朝,這是因為古時以農立國,春夏是萬物生長的季節;大家都忙於耕作,等到秋天才行刑,便不會耽誤農時。
其實早在香港開埠初期一樣有死刑,而且方法與清政府類似,都是執行斬首死刑,處決地點為九龍寨城前的空地。後期才改為與英國一樣,以絞刑(問吊)代替斬首。早期,執行絞刑是公開進行,其中位於上環永樂街、文咸東街、摩利臣街交界的一幅三角形地上,便是1859年香港政府首次公開執行絞刑的地點,隨後所有的絞刑及笞刑都是在這裏進行,後來因為人道問題,才改為在中環舊域多利監獄和赤柱監獄執行。
據記載,當時的法官在判刑時,會在頭上披上黑紗,並宣判:「陪審員已裁定你之謀殺罪名成立,現將你還押監獄,然後定期將你由監獄帶往刑場,以一繩墮於你頸,吊至你氣絕,然後由港府擇日將你安葬,願上帝庇佑你之靈魂。」而在執行死刑前的7日,監獄的職員會量度死囚的體重及頸項長度,即俗稱的「度頸」,用以決定繩扣的長度和沙包的重量,最後在行刑前一日的黃昏為死囚提供最後晚餐。
說回這塊執行絞刑的三角地,由於街坊覺得刑場冤氣大,於是便在一角建立迷你的十皇殿以作化解,而十皇殿亦自此成為這裏的地名。後來三角地曾用作臨時休憩公園,並名為「永樂街休憩花園」。2006年開始,改成「上環假日行人坊」的中央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