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半港童不快樂 一成父母低頭玩機多過親子

20140330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團體建議父母應將電話調校為震動模式,專心一致陪伴家人。(袁志豪攝)
「港童」普遍生活豐足又受父母疼愛,卻非一定感到快樂。有機構調查發現,近半受訪港童感到不快樂,主因須經常補課或上興趣班,令他們沒時間遊戲,甚至有近一成人指其父母太依賴平板電腦或智能手機,經常機不離手,「親機多過親子」。有專家建議父母每周抽時間與孩子計劃及實踐課外活動,亦可將家務變成遊戲或以比賽形式一起進行,增進親子關係。
多間商場於今年2月以問卷形式訪問500名6至12歲的兒童,結果發現四成半受訪港童表示不快樂,當中四成指因經常參加補課或興趣班,不夠時間遊戲。兩成人表示零用錢不夠,另外兩成人則指父母無時間陪伴他們,部分父母甚至只顧玩平板電腦及智能手機,對子女置之不理,一家人缺乏真正玩樂時間及到戶外舒展身心的機會。
調查亦發現逾六成受訪兒童每日遊戲時間少於2小時,四成人最常與同學、朋友玩耍或遊戲,但最常與父母玩耍或遊戲的則只有不足兩成人。四成二兒童指最愛玩電腦或手機遊戲,但戶外或歷奇活動則僅得不足一成人喜愛。
兒童特殊教育專家陳卓琪建議,家長應為子女設定時間表,分配學習及遊戲時間,若子女在時限內完成學習目標,應獲更多遊戲時間作鼓勵,又指「勤有功、戲無益」並不一定正確,兒童可在遊戲中建立創意及學習溝通技巧,若父母多為子女選擇有益身心的課外活動,可令子女健康發展。她又建議,父母可將做家務變成有趣的親子活動,讓子女以遊戲或比賽形式做家務,例如兄弟姐妹或父母一起鬥快完成家務,既可令兒童不抗拒做家務,提升自理能力,亦能促進親子關係。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家庭及社區服務總主任梅偉強指,智能手機是溝通工具,但若使用錯誤反而會令親子關係變差,「父母喺子女面前不停玩手機,子女大個就有樣學樣成為低頭族,直接交談愈來愈少。」他建議父母在親子時間應將電話調校為震動模式,專心一致陪伴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