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消息:政府不回收 家居藥餘毀生態
20140617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家居藥餘隨人口老化將愈趨嚴重。
家居藥餘回收無門!現時法例只規管醫療廢物,但對於從沒有統計的個人醫療廢物卻無王管,業界直指遠較南韓、台灣落後。記者嘗試將市民不合用的藥餘交予環境保護署、衞生署及醫院管理局的公立醫院處理,一律被拒諸門外,有衞生署診所職員更為怕麻煩,着記者將「過氣」藥物當垃圾丟掉。專家擔心,藥餘中抗癌藥、抗生素等藥物,一旦被當成普通垃圾,在運輸及堆填過程中或會因與生物接觸嚴重影響生態,更可能出現抗藥性超級病毒。面對當局冷待,業界惟有試行自發回收,卻面對困難重重。立法會議員批評,政府多年來一直以現行濾水及堆填區有效隔絕滲漏為由,不肯制定藥餘政策,擔心欠妥善處理的藥餘會禍延後代。
現時本港只有處理醫院、診所等醫療廢物的法例。據環保署數字,由2011至2013年,醫療及護理服務機構藥物棄置量平均約63公噸,2012年更近73公噸。有關醫療廢物會運往昂船洲的的化學廢物處理中心焚化,但數量難以估計的家居藥物,卻不受監管。
「每次覆診都攞好多藥,有時轉咗藥,之前嗰批又得個擺字,試過問醫院,話就算啲藥未開包裝都唔會收番,有咁多(藥)惟有堆晒喺屋企堆到過期,都唔知點處理。」家中「三代同堂」的80後阿謙本身患有哮喘,與患有心臟病的父親及老人病的祖母同住,由於各人均要定期覆診,家中藥箱經常爆滿,當中不少是過期藥,「見堆得太多咪當垃圾掉,有時掉得多其實都怕唔環保同污染環境!」
記者將阿謙提供一大袋無用或過期的藥餘,拿到衞生署藥物辦公室、環保署分區辦事處、公立醫院及診所回收,惟全遭拒收。其中沙田威爾斯親王醫院職員稱,該院並無相關回收機制。環保署當值職員則建議記者將藥物自行當垃圾丟掉。
衞生署轄下石硤尾普通科門診的藥房職員更不諱言:「你都係自己拎去掉啦,雖然係好應該回收,但係依家根本冇機制去處理藥餘,況且醫療機構嘅資源都好缺乏,根本做唔到呢樣嘢。」他更批評政府宣傳片曾鼓勵市民做好藥餘回收,但事實上根本無相關政策配合。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助理教授暨藥劑學院副教授李詠恩指出,按照其長者外展工作經驗所得,長者病人每次覆診時,醫管局會給予4至6個月藥物,大部分長者家中囤積大量藥物,包括止痛藥,過多時不知如何處理,只有丟掉,會對環境有一定影響。她引述台灣文獻指出,已有證明藥物落入水源或泥土,會造成污染,例如當地醫院附近排水道驗出的藥性高於其他地方,所以藥物應焚化而不應堆填,若屬毒藥及危險藥物更應交予專業部門回收。
「藥餘流入環境會對接觸嘅生物產生禍害,細菌都會出現抗藥性。」香港藥劑專科學院認可顧問藥劑師鄭綺雯表示,南韓、台灣等地已就家居應如何棄置醫療廢物制訂指引,認為本港仍未確立藥餘機制屬十分落後。她又稱,現時南韓在藥店設置「廢舊藥品回收箱」,回收家居藥餘統一焚化;台灣則設「家庭用藥檢查站」,協助市民處置過期藥品,並於不少醫院設立「藥品回收站」,但本港卻是停滯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