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鞍山村活化探索館 礦工血淚史重見天日

20150117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耗時1年半復修、隱身於馬鞍山村山坡上的恩光堂完成活化,重現60年前本港揚威東南亞的開礦史。(廖梓霖攝)
耗時1年半復修、隱身於馬鞍山村山坡上的恩光堂完成活化,重現60年前本港揚威東南亞的開礦史,以及南來礦工一段五味紛陳的血淚歲月。昔日用作禮拜的恩光堂設有學校、救濟中心,援助生活困難的礦工家庭,今日「復活」化身成集工業、宗教、鄉村遺產及人文價值於一身的鞍山探索館。負責人指,馬鞍山村的「240礦洞」遺址及選礦場獲古物諮詢委員會考慮定為三級文物建築,3月開始的導賞團會走進多條礦路,品嘗礦村農家菜,承傳鞍山的堅毅精神。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社會服務部於2012年展開「活化恩青計劃」,斥資390萬元動工,今年完成馬鞍山恩青營(恩光堂)的第一期活化工作,復修禮拜堂、信義小學及學生宿舍,於3月提供日營及導賞團。基督教香港信義會服務經理樊文韜指,上世紀不少國民黨員在內戰後逃到馬鞍山村務礦維生,馬鞍山村成為東南亞獨有、出產高質素磁鐵礦的礦場,高峰期有萬多人居住,70年代隨產業北移而衰落。
樊文韜稱,村內的礦洞遺址在本港境內絕無僅有,導賞團會走進礦洞,認識原始爆破過程,「礦工勘探時會拎隻雀入去,如果隻雀死咗就代表有毒氣,要撤退。」樊指,礦工生活艱苦,早出晚歸,「一個人養十口人」。為補充體力,食物普遍多油、多糖,衍生出不少獨特的礦村食品,例如片糖蒸包、腐乳饅頭、豬油渣炒青菜等,隨團市民可品嘗舊時美味。
今年63歲的何春蓮童年於馬鞍山村居住,生活匱乏,由於礦工父親早出晚歸,她需照顧8兄弟姊妹,何憶述信義小學當年只有4間課室,老師需同時兼教兩班,練就學生不怕困難的性格。探索館在3至5月期間,逢周六及日開放,有意參與導賞的市民可致電2350 9728查詢,導賞費用每人8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