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讀風氣:畸形教育 鼓勵閱讀變鼓吹造假

20150501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小學生每年要求看60本課外書,或會令他們自幼失去閱讀興趣。(設計圖片)
速讀風氣殺入學界!小學生被功課、課外活動及興趣班填滿日程,有小學要求學生每學年看20至60本課外書,部分更要完成閱讀報告。有家長透露兒子無遐看書,只有速讀抄下書名「交數」過關,未有真正細閱書本。教育政策關注組批評,為閱讀設立目標令學生失去閱讀興趣,甚至懼怕閱讀,造成連鎖效應影響整體閱讀風氣;有調查更指,1成中學生從不買課外書,全港有近6成人沒有閱讀習慣,有文憑試考生連經典語句也不能理解;學者擔心本港閱讀風氣自幼已被「填鴨式」政策打沉,長此下去本港將日漸成為乾涸的文化沙漠。
「依家每日有十幾樣功課,但每個學期都要睇25本(課外)書。」就讀小4的黃同學指,學校規定每學年要看50本中英文課外書,須完成讀書報告方為有效,直指大部分同學都未能應付。家長葉先生指,就讀小1的兒子每半個學期要求看六本課外書,但兒子只愛看喜歡的書。
兒子就讀小3的李太表示,兒子每日功課量極多,有時要做功課及溫書至午夜,根本無遐看課外書,但學校卻要求學生每學年看60本課外書。她不諱言兒子在圖書館找到相關書籍後,便把書名填在名單上「交數」過關。另外,有小6生指看書只看最後數頁,為的是完成百多字的閱讀報告。
本報記者統計各區約10間小學的閱讀計劃,發現學校規定學生每學年閱讀課外書由20至60本不等,有學校更要求學生每閱畢1本書就需完成1個閱讀報告,不能繳交者當作欠交功課,會影響整體成績。
鮮魚行學校校長梁紀昌指,不少學生參加康文署設立的閱讀計劃,有得獎學生每年閱讀上千本書,但實際上部分學生只被封面吸引,只看首數頁就算。他稱,若硬性規定學生閱書數目及完成閱讀報告,只會將閱讀變成負擔,並非享受閱讀,故此該校並無設定閱讀目標,惟會以電腦紀錄學生借閱情況,並以獎勵性質鼓勵學生自發閱讀。
「如果set(定下)1個目標好似要跑數咁,只會令佢哋失去閱讀興趣!」香港教育政策關注社主席張民炳指,現行政策產生1個量化及功利現象,小學生功課沉重,若規定1年看多少本書,或會迫使部分學生為過關而「篤數」,沒有真正閱讀及理解書本內容,令他們懼怕閱讀。
小學生面對閱讀目標吃不消,有中學生就以考試為本,只看對考試有利的書。剛考完中學文憑試的中6生陳同學坦言,「我哋一到中4就背啲精讀,對於考試有用嘅書先會睇。」陳指,今年中文口試的其中1條題目,要同學討論「知其不可而為之」,竟有很多人不懂此句的解釋,老師指情況極不理想,相信與學生平時少看文學讀物有關。
文化評論人彭志銘指,香港教育政策重量不重質,「以為搞到細路仔好忙就得」,學生為功課而疲於奔命,未能騰出時間閱讀。他引用早前有機構的調查指,本港有1成中學生從不買書,有2成半人從未去過香港書展,到公共圖書館及學校圖書館借書的分別只有約2成7及1成9。
此外,新閱會早前進行的全港閱讀調查亦顯示港人閱讀習慣持續下跌,由2012年的約5成8,下降至去年的約4成,亦即6成人沒有看書習慣,而港人每周只用1.3小時看書,半年平均看1.7本書。反觀內地閱讀調查指,2013年內地人平均閱書量為4.77本,比2012年增加0.38本,為連續7年上升。
教育局發言人指,當局十分重視推廣閱讀,「從閱讀中學習」為課程改革關鍵之一,並提供教師培訓、推動研究及發展計劃。當局每年發放「廣泛閱讀計劃津貼」,亦透過課程發展探訪、校本支援及參與國際閱讀測試研究等了解學生閱讀情況,暫無計劃就閱讀風氣進行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