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區文學徑斷橛禾蟲 遊人敗興而回

20151112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南區文學徑被指景點散布全區,令旅程變為「遊車河」,而且鮮有途人駐足觀賞。
「啲景點散收收,唔通要我帶住仔女通山走?連貫性差成咁,根本就係文學點而唔係文學徑!」李先生早前得知南區區議會開設文學徑,以紀念文人雅士在本港留下的足迹,惟攜同子女前往時,卻因各景點散布在赤柱、香港仔及淺水灣,以致花費大量時間在交通上,「原本諗住文化遊,結果變咗做巴士遊!」
李又認為景點設計雖見理念,惟整體配套有欠完善,直言對專程遊覽感到掃興,「係設計得好有心思,但係去到淨係見到幾張櫈、幾個銅牌同文字簡介,難免會覺得好失望,又唔覺得學咗啲咩。」
記者日前到訪南區文學徑,期間遇上一名在赤柱就讀的女學生,她坦言不知學校對面已設置紀念胡適的「井字遊戲」,而設置於淺水灣泳灘的「張愛玲香港之旅」,則被遊客批評有欠吸引,亦有長櫈開放不足半年即需維修而圍封。
民政事務總署發言人表示,自2010年起籌劃南區文學徑,構思源自著作家小思的《香港文學散步》,以蔡元培、張愛玲、胡適、許地山及蕭紅等5位文學家的足迹串連而成,工程費用由區議會地區小型工程撥款負責,擬建的5個地標現已完成3個。但發言人未有交代工程詳細費用,僅指「張愛玲香港之旅」耗資約160萬元、代表蕭紅的地標「飛鳥三十一」預計算約200萬元,而代表許地山的地標「樸」則預算20萬元。
發言人又指,當時邀請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學生設計地標,其後由各代表作評審,選出19個入圍作品作公開展覽,再經公眾網上投票及最後評審。發言人續稱,地標所設的導賞資料牌已介紹有關人物及其與南區的關係,以及設計意念,掃描上面的QR碼亦可獲取交通安排等資料。
「件事原意係好,但規劃嗰時就冇喺用家角度出發,畀人感到好似草草了事咁!」城市大學專業進修學院學術統籌宋立功指出,該五位文學家均享負盛名,市民現因規劃有欠理想,失卻加深了解近代中國文學史的機會。宋又指近年政府推動文化的政策欠缺全盤計劃,以致本港多年仍予人「文化沙漠」之感,「政府好應該做多啲支援,諗吓點吸引年輕人,唔好等文化承傳出現斷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