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影集:不一樣的校園 不一樣的孩子
20151128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當外面的小孩享受着父母呵護時,這裡的學生已懂得貢獻自己,主動幫助校工運送膳食蔬菜。(黃仲民攝)
在遠離鬧市煩囂的屯門井頭上村裡,走過綠油油的草地,爬過一條長長的樓梯,再推開一道兩米高,略帶銹漬的鐵閘,便可以到達目的地「鄉師自然學校」。一間學生不足百人的鄉村學校,没有漂亮的外觀,沒有冷氣,亦沒有小賣部,但卻有一股濃濃的田園氣息及此起彼落的孩子歡笑聲。不受填鴨式教育的綑縛,孩子在這裡能任意赤足奔跑、跳躍、爬樹、摘生果,與大自然共融,重拾簡撲純真的生活。
「以前返學只有一大堆功課、測驗、考試,然後再補習,我哋唔鍾意、唔開心,好大壓力!」就讀四年級的「毛毛」、三年級的「蝙蝠」及二年級的「小熊」,並排而坐木櫈上,爭相訴說未轉校之前的慘況,一臉「往事不堪回首」的樣子。原來小小年紀的小伙子還未踏入社會,已經知道什麼叫「壓力」。
在這個儼如大家庭的學校裡,每個人,不論老師、學生,甚至家長,都會有一個與大自然有關的稱呼,就像走入小森林一樣。即使不同年級,學生彼此都非常熟絡,他們亦彷彿習慣同自然界的小生物打交道,一般人覺得嚇人的蟾蜍、草蜢,在他們眼中卻非常可愛。
所有師生都是留校午膳,每天膳食由一個廚房姨姨「荷葉」,以及一群熱心家長義工精心炮製,食材均以有機為主,加上無肉餐單,貫徹學校自然作風。飽餐完畢,所有人都會自動自覺,將自己用過的餐具清洗好才離開。
為了打破傳統師生隔膜,學校没有訂立校規,但卻有生活約章去維持秩序。與校規最大分別之處,是約章制訂過程,會讓小孩們參與研究,而且師生都需要遵守。
老師在這裡角色不再是高高在上,絕對權威,而學生亦不再備受呵護、驕生慣養。所有人都要為這個大家庭付出,互相幫助,例如打掃,洗碗,運送疏菜,所有勞動工作均需各人一同參與,無分彼此。
「我哋會以身作則,希望培養小朋友嘅責任、公民意識,有返自己獨立思考!因為眼見依家好多所謂直升機家長,成日都擔心仔女唔夠人爭,所以安排好多補習,但其實對自己、對小朋友係咪真係好事呢?」校長「小雨」認為,現時的教育過份看重學業成績,因此反其道而行,於2007年與一班志同道合的朋友,創辦了一套自然教學。
當外面學校不斷催谷學生成績,這裡卻剛剛相反,没有密集的課堂,沒有沉重的功課,學生上堂除了在課室,亦可以在郊外。因為這裡的老師相信,大自然是最好的導師,小朋友可以透過親身接觸及觀察得到啟發,亦得到快樂。
記者容惠玲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