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劃漏招致棕地如癌擴散 團體倡整合建公屋

20151227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本港現有棕土面積達1192公頃,大部分位於新界較北地區。(資料圖片)
房屋問題經常被推說土地不足,有團體批評始作俑者是前特首曾蔭權爵士主政後發表的「鬧地荒」言論,將本港房屋停滯不前問題歸咎於「土地供應不足」。該團體研究發現,本港已荒廢或遭破壞農地及工業用地的棕地面積近1200公頃,較港府提及的面積多逾一倍,認為已有明顯擴散迹象,須盡快研究成立棕地資料庫妥善規劃,優先發展棕地,包括研究是否適宜興建公營房屋,期望月中公布的施政報告會有新方案。
港府近年多次提及發展新界棕地以解決長遠建屋土地需求,但沒有正式公開棕地面積、分布等官方資料。本土研究社根據Google Earth今年的衞星圖片,辨認棕地位置並將土地分類,發現現時棕地面積達1192公頃,較2012年另一民間組織發現803公頃增加近半,當中貨櫃場及停車場的佔地面積均大幅上升至477公頃,認為棕地問題有明顯擴散迹象。
團體發現本港棕地多集中於元朗、北區及屯門等9個集中地,大部分有道路相連,但缺乏規劃及管理差劣,批評港府現時觸及的棕地發展計劃包含洪水橋及元朗南,只佔全港棕地面積不足三分之一,有大量重新整理及檢視空間。本土研究社成員陳劍青指,港府須盡快建立棕地資料庫以及研究是否可興建公營房屋,以免棕地猶如「癌細胞」擴散。
研究指港府過去曾研究在棕地興建大規模房屋,如2012至2014年研究橫洲棕地興建房屋,但其後擱置計劃,改為發展朗屏附近山邊綠化用地,面積由34公頃減至5.6公頃,房屋單位由1.3萬個降至4000個。團體批評港府未有公布擱置原因,質疑與地區阻力有關,估計港府如收回橫洲「露天儲物」地帶的私人農地只需11億元,批評當局未有決心處理棕地發展,半途而廢。
研究亦發現不少棕地不斷擴大,一幅位於大埔教育學院旁、近洞梓路的棕地,因規劃漏洞不斷擴張,團體檢閱1997年航空照片,發現該土地被植物覆蓋,並非棕地狀態,認為近年才演變成棕地,現時面積估計已有約9公頃,用作露天貨倉。研究亦指落馬洲一帶過去20年棕地範圍未受控制,甚至有蔓延迹象。
發展局發言人指,港府一直密切留意分布各地區,現時研究不同棕地用途,包括計劃會開展的「發展新界北部地區初步可行性研究」,亦會探討其餘在新界北部地區的棕地和鄉郊土地的發展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