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成中學生有焦慮傾向 學者倡用音樂療法

20160123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有調查發現,21.1%中學生可能患上抑鬱。(資料圖片)
青少年未能走出童年陰影或逆境,隨時誘發抑鬱及焦慮問題。一項調查顯示,47%受訪初中學生經評估後屬有抑鬱傾向的個案,當中21.1%人有可能患抑鬱,抑鬱個案比率大大高於英國的2%。
香港城市大學社會科學系與香港小童群益會合作推行「整合正向心理學與音樂治療元素—正向大使計劃」,於前年9月至去年12月,以問卷方式訪問1710名中二至中三學生,了解他們的焦慮及抑鬱狀況、主觀快樂指數,以及找出影響他們情緒的正反因素。
結果發現,47%受訪初中學生經評估後屬有抑鬱傾向的個案,當中有21.1%中學生可能患上抑鬱。有40.6%受訪中學生有焦慮傾向,15.5%人可能有焦慮。男學生焦慮情緒比女學生少,但抑鬱問題以男學生佔多。調查同時量度中學生的快樂指數,以7分為滿分的話,受訪中學生的快樂指數為4.53分,對比芬蘭的學生有5.2分,港生的快樂指數明顯較低。
調查又發現,童年時有受虐及創傷經驗足以導致抑鬱及焦慮,若提升希望感、情緒智商的話,可同時提升快樂指數。為驗證上述關係,研究小組邀6間中學共115名青少年分為兩組,參加為期10節的小組活動,其中一組人透過遊戲、正向活動、人物故事等方式增強參加者的希望感,另一組人用音樂治療帶出正向主題。完成活動後,發現兩組人的希望感比無參加活動的學生高。
統籌調查的城大應用社會學系副教授郭黎玉晶表示,音樂治療活動形式如聽、唱、演奏等行為,有效協助青少年表達情緒、發揮創意、學習解難,增強他們的樂觀生活態度。郭黎玉晶認為,家長應多留意子女的精神健康,學校及社福界應加多正向心理教育,政府亦應增強支援社福團體提供輔導服務。
專業音樂治療中心音樂治療師伍偉文表示,透過音樂治療可協助抒發情緒,再透過治療師找出出現情緒的原因,從而協助解決問題,認為有別於一般唱卡拉OK、「打band」等一些紓緩性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