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網透視:雷達波堵危機 及時偵測機場沉降

20160221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林琿指中大太空與地球信息科學研究所曾用這技術,探測到機場有輕微沉降。(朱晉呈攝)
數年前釀成4死2傷的土瓜灣馬頭圍道唐樓倒塌事件,反映表面看來安全的地方可能危機四伏。中文大學太空與地球信息科學研究所正研究,通過「雷達衞星遙感技術」來監察城市安全,仿效醫療上使用的「電腦斷層掃描(CT)」,以雷達數據為城市作體檢,透過監察各種城市基礎設施的結構變化,尋找出隱沒在石屎森林內的危機信號。測試期間,更一度偵測到機場曾出現沉降,本港亦有大廈出現傾斜,尚幸情況不嚴重,在可接受範圍。
「雷達衞星遙感技術」是一套新的基建監察技術,透過定期收集由衞星發射的雷達波,碰到地面後被反彈回去所用的時間,計算出房屋、公路、橋樑、隧道、鐵路,以至地下水管等城市基礎設施,隨着時間過去,在結構上有否出現變化,例如下沉、形變及傾斜等。
中大太空與地球信息科學研究所所長林琿指,傳統監測城市基礎設施的方式,包括地面測量及光學掃描,但前者需時較長,所需的人力物力亦較多,後者的準確度易受天氣影響。新技術由於所用的雷達波屬於「長波段」,可穿透雲、雨及霧,直達物件表面,令監測較少受天氣限制,特別適合在香港這種天氣經常不穩的亞熱帶城市使用。
林琿以醫學上的「電腦斷層掃描(CT)」技術作比喻,通過新舊技術結合,可以更快、更準確地進行監測:「好似醫生首先為病人身體作整體掃描,先找出出問題地方,再集中檢測那裏有什麼問題;『雷達衞星遙感技術』亦同樣先作大範圍監測,找出問題點後,再配以地面測量進行重點檢測。」
他舉例,深圳福田一幢大廈於2013年曾發生地陷,事後研究所翻查過大廈過去的衞星雷達波影像,結果發現原來早於2011年已有沉降迹象。在本港方面,研究所應用有關技術時,透過衞星雷達波影像,曾發現機場出現過輕微沉降,並已通知機場管理局處理,更曾發現過本港有一座樓宇出現傾斜,幸經核實後傾斜度屬正常範圍之內。林琿說,雖然探測到的危機都屬輕微,但「等災難來到時才發現,便太遲了。」
至於何時可正式在本港應用,用來以監察城市基礎設施安全,林琿指現時不少地方,如德國、意大利、美國、加拿大及英國等,都積極研研究利用這技術提升城市安全監察,而本港方面亦在研究階段,冀政府能協助投入更多資源研發,令這種新技術能盡快投入應用,進一步保障城市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