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居民崇拜廣東話 本土語百年間消失
20160302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劉鎮發博士相信:「只要香港人不想做大陸人,普通話就不會取代廣東話。」
近年愈來愈多香港人說要守護廣東話,捍衞本土語。但其實廣東話並非香港的本土語,它在過去百多年間,趕走了多種新界原居民的語言,才成為本港主流語言。
這些正在消失的語言包括圍頭話、客家話、汀角話、平婆話等。以客家話為例,現時以客家話作慣用語言的人不足1%,而且大部分年過50歲,但在1911年,有近一成半人在家使用客家話。
一種語言的消逝,只需要數十年。
研究本土語言多年的劉鎮發博士指,鴉片戰爭之後,因為英國人開放了香港作自由港,吸引大量廣州人來港營商,他們在數十年內,掌握了香港的政治、文化、經濟命脈。在20世紀中,廣州人更入主新界,發展新市鎮,兼在新界辦學建校,以廣東話為主要語言的學校取代私塾。
「我很記得第一句學的廣東話是先生早晨,當時上小學,一句都聽不懂,只知道老師進來要說先生早晨。」鄧先生憶述多年前上學的情況,當時在校內只可以說廣東話,令他們迫着要學習,到出來工作後,身邊的同事都講廣東話,就更少會用客家話溝通。時至今日,他只會在面對長輩,或是從小一起長大的朋友時,才會以客家話溝通。就連他自己的小朋友,也不會說客家話:「這是歷史潮流,實用主義的問題,學客家話有甚麼用呢?有時間的話,學普通話或英文更好。」
時代的巨輪下,客家話和圍頭話漸漸流逝。
劉鎮發博士認為,本土語言的消亡,除了是因為來自廣州的移民大增,更是因為原居民放棄本土語。他指,很多老一輩的客家人認為,說客家話會被人標籤做鄉下人,所以不鼓勵子女說客家話。「我們自己將客家話變得沒用,於是客家話就變得愈來愈沒用。」
他又舉例,位於大埔的汀角村多年來都說汀角話,就算客家人嫁入村,或者村內人去其他地方讀書,數百年來村內人都堅持講汀角話。但廣東話自90年代入侵汀角村,不足30年,村內的年輕人已經不再懂得說汀角話。「這是因為汀角人不想做客家人,但他們想做香港人,所以只要香港人不想做大陸人,廣東話就不會被普通話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