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民熱話:教局推不自殺契約 網民斥低能

20160315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不少學生面對沉重的學業壓力,引起社會關注。(資料圖片)
近日發生多宗學生輕生事件,引起各界關注。facebook流傳一張被指是由教育局在去年10月向學校提供用以輔導學生的「不自殺契約」,契約由學生簽署,學生承諾在某段期間不會傷害自己或自殺,學生在感到自己會傷害自己時,應立即致電999或撒瑪利亞會求助。「不自殺契約」引起大批網民討論,不少人斥措施成效不大,質問「簽咗係唔係就無事,自殺咗係唔係要補記大過?」
「不自殺契約」源自一份《學校處理學生自殺問題電子書》的文件,契約要求學生提供親友的電話號碼,並提醒學生問題有許多解決方法,請學生列出減輕焦慮的方法如與寵物玩耍、看電影等。契約除要有學生簽署,亦要有家長及見證人簽名。
有網民指若教育局打算以此契約解決學生自殺問題,根本是天方夜譚,「處理方法竟然是要求學生不要自殺」,認為極之荒誕。有人則指學生自殺原因複雜,若家長給予的壓力是原因之一,簽署契約相信不會有效果。
不過,亦有網民指出,契約的最新更新日期為去年10月,並非為回應近日連串自殺事件而推出的「殺手鐧」,又指「不自殺契約」常用於自殺個案的危機介入處理,在經過一連串的危機評估、判別需要等過程後,在訂定契約時所用的工具,旨在以明確具體的方式讓有意自殺者明白和記緊正有社工和其他人士陪同他經歷這個過程,延緩自殺的意圖。
一群臨床心理學家及教育心理學家組成的團體「良心理政」在facebook發表聲明,指《不自殺契約》是一個不足但有用的工具在輔導過程中,與被輔導者訂下某些「契約」屬常見並經驗證屬有效的一種手段,希望透過建立契約的過程,將契約涉及的內容突顯、具體化,期望該內容能進入並常駐在被輔導者最表層的認知記憶中。
「良心理政」指出,《學校處理學生自殺問題電子書:及早識別、介入及善後》作為教育局對學校發放處理學生自殺的重要資訊,其內容和編排實在艱深、難明、混亂,只能為個別專業輔導人員作資料補充之用,卻不能讓大部份非專業輔導背景的教師得益,期望教育局能大力發放人手和資訊到學校,非單去為自殺事件救亡,還要令學生長遠精神健康得益。
教育局發言人回覆東網查詢表示,電子書內的附錄提供學校各種相關參考資源,如支援策略、指引、量表及活動等,當中包括專業輔導人員可運用的個別輔導工具,例如「不自殺契約」。透過「不自殺契約」處理有危機學生面對的困難,專業輔導人員會引導他們進行有建設性的思考,及列出可行的應對策略和求助方法。專業輔導人員亦可用作進一步風險評估的工具,其他地方如美國和台灣也有使用這個輔導工具。
網民有話說:
Jj Chan:低能!完全是推卸責任的處事方式!
Fox Wu:簽咗係唔係就無事,自殺咗係唔係要補記大過?
Mong Oi Chan:簽咗唔代表一定有用,但研究指不少想自殺的人是有預告的,是想人知道自己唔開心,是想找出路的。
Watson Yan:真係死都要填form!
Mike Leung:如果違約咁可以點先?
Katon Alexy Kwong:請先了解這份東西的歷史/用途,以及輔導行業的做法,唔好一睇就覺得關政府同吳克儉事,唔該。
※緊貼網民熱話,掌握最熱話題,請關注網民熱話f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