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HD學童難專注 多家庭小組治療改善行為

20160319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香港約有3至5%學齡兒童患有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資料圖片)
香港約有3至5%學齡兒童患有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ADHD),他們在注意力、控制情緒與行為等方面,均較同齡兒童有明顯差別,上課時較難安坐,或在社交場合遇困難等,香港中文大學社工學系與精神科學系合作完成為期3年的實務研究,發現多家庭小組治療(MFGT)有效幫助ADHD兒童及其家庭。
現時對ADHD的介入主要是藥物治療和行為及技能訓練,惟該些治療仍未能適切幫助患者及其家庭。中大社工學系教授馬麗莊與精神學系副教授黎以菁,獲研究資助局資助,在2013年合作展開研究,分別邀請66個家庭參與多家庭小組治療,及與約60個家庭參與心理教育講座作對照。
多家庭小組治療是通過5至7個家庭的小組活動,進行促進親子關係的手偶劇、講故事及集體遊戲等項目,利用孩子及家庭優勢,運用家庭間的互助,幫助孩子呈現另一面,令家長從另一角度認識孩子。
結果顯示,60個對照組家庭完成研究後,行為等各方面無明顯變化;惟參與治療的家庭,71%家長覺得孩子行為有改善,67%家長自覺獲社會支持度提高,以及57%家長認為自己教養子女能力提升。
參與治療的盧太盧生形容,其幼子未接受治療前,家庭「日日都好似打仗咁,好煩好困擾」,除經常與幼子衝突,還被長女埋怨偏幫兒子,即使之前有參與心理教育講座,亦「只是聽專家講,但理論與實踐唔同,幫唔到」,更笑言以往即使24小時在家與兒子相處,都不懂欣賞他,但通過活動相處,捨棄以往打罵等較權威式的教育方法,改以朋友溝通方式,容易了解小孩行為背後目的,其子行為大有改善,「以前一周發兩三次脾氣,但現在一個月都冇一次」。
馬麗莊解釋,多家庭小組治療可讓家長與子女一同參與活動,透過活動了解對方,繼而與同路人一起尋求解決辦法,比缺乏心理支援及只有單方面參與的傳統治療佳。她又引用美國奧運游泳金牌好手菲比斯同是ADHD患者的例子鼓勵家長,「讀書只係成功嘅一部分,待人接物、解難能力同樣重要,應該發掘孩子不同能力」。研究團體初步會在9月或12月舉行研討會,邀請學校各教師出席商討治療應用在學校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