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船錨西貢重見天日 考古隊明撈清朝大炮
20160716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香港水下文化遺產小組今日成功打撈宋朝的船錨(上)。(梁耀榮攝)
西貢海底有寶!由一群水下考古潛水愛好者成立的香港水下文化遺產小組,今(16日)到西貢糧船灣及火石洲分別打撈宋朝的船錨及清朝的大炮,最終成功打撈到船錨,但兩支清朝大炮則未能成功,明日(17日)繼續。這是近年水下考古的重大發現,文物交由海事博物館修復及研究,之後會向公眾展出。
香港水下文化遺產小組成員陳基業說,早前在西貢一帶打撈清朝瓷器時,無意中發現該件石造船錨桿,於是拍下照片後交給專家初步鑑定,認為與宋朝古船「南海一號」同款。錨桿即船錨打橫的部分,該錨桿位於水深3米的地方,長1.4米,重70千克,保存度佳,海事博物館相信復修後,2018年初可向公眾展出。
潛水員今日首先下水利用浮波將船錨浮上水面,然後放在鐵架,再由吊機船吊起,立即用浸過海水的麻布包裏保濕,稍後交博物館處理。船錨重見天日,陳基業在船上說:「成功打撈,大家都好興奮,因為期待已久,呢個係近年水下考古嘅重大發現,係最古老嘅沉船遺物!」
至於清朝大炮,陳基業說兩枝大炮分別長2米和逾1米,估計是外國製造,在火石洲水深10多米處,有很多沉積物覆蓋,表面結石「黐實」,加上該處風浪大、水流急,增加難度,潛水員花了很多時間都未能撈起,明日再接再厲,希望成功。
博物館預計大炮修復需時2年,陳解釋,由於大炮是鐵製,脫鹽時間較長。古物長期在海底,鹽分太濃,若即時風乾,古物會毀滅,所以要經過脫鹽步驟處理,方法是把古物浸在裝滿海水的容器,然後慢慢加入清水去沖淡海水,這樣才不至於鹽分太快釋出而令古物受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