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網光影:回到舊陣時繽紛公園

20160925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昔日設置在屋邨公園內的玩樂設施,簡簡單單,曾幾何時是小朋友的至愛。
今時今日的兒童遊樂場,地上舖上軟墊,安全有餘,設施一式一樣下特色不足;昔日設置在屋邨公園內的玩樂設施,簡簡單單,但滑梯、鋼架、韆鞦及氹氹轉,全都鬥智鬥力,在公園裏「捉伊人」、玩「何濟公」,曾幾何時是小朋友的至愛活動。
每個屋邨或每個小社區設置不少免費遊樂場供小朋友玩耍。早年的設施簡單,以混凝土、鐵製及木製,設備以攀爬為主,設計上較單調及重複,地上未必設安全軟墊,相比近年塑膠組合組件設施來說,更具挑戰性,在今日的標準可能被定性為十分危險。
後期陸續增設韆鞦、搖搖板及主題式繩網等遊玩性更高的玩意,不過,當年簡單的韆鞦及搖搖板容易損耗,故在屋邨經常見到遊樂場損壞待修告示,韆鞦被破壞摟作一團,令想玩的小朋友意興闌珊。
除了屋邨的小公園,80年代新市鎮規劃,各區也興建大型中央公園,當中分別在1985及1988年啟用的屯門及沙田公園則極具規模,由康文署前身的區域市政局興建。屯門公園(前稱:屯門市鎮公園)於1985年開幕。據當年報道記載,當年公園佔地12.5公頃,有人工湖、劇場及兒童遊樂場等設施,在人工湖上泛舟,是該公園一大賣點,但湖上水鳥在1997年禽流感時被全數撲殺,水上單車租賃於2003年時結業。
同年沙田公園(又稱:沙田中央公園)亦正在興建,公園南北兩園各設大型的兒童遊樂場。兒童遊樂場特製一艘名為「順風號」的木製漁船設施,並於1985年運到,配合沙池及中國式建築,讓兒童置身尋寶冒險的環境,公園在1988年啟用。不過,早年政府翻新時,將順風號拆卸,遊樂場亦換成與其他遊樂場無異的設施。
而要數香港最悠久及知名的公園,可數香港動植物公園。它是香港最早建立的公園,早於19世紀建成,當時名為「植物公園」,因園址曾用作總督官邸,而總督亦是三軍司令,故此不少人至今仍稱香港動植物公園為「兵頭花園」。1975年,政府正式將它易名為「香港動植物公園」,除植物外亦引入多種不同動物,當中於1989年送到香港的美洲虎「小花」曾經為動植物公園的鎮園之寶,2008年在公園內逝世。
「以前嘅遊樂場冇咁複雜,但有難度,畀小朋友去探索;依家嘅規則多咗,所以要以安全為最首要考慮,難免局限咗趣味。」去年香港首個遊樂場設計比賽專業組奪冠的園境設計師蘇浩龍指,遊樂場是每個大人的兒時回憶,他幼時亦會由家人帶到樓下的遊樂場玩耍,最喜歡是縱橫交錯的繩網陣。他認為小朋友到遊樂場玩耍最重要有探索元素,因此參賽時刻意將沙及水的元素,融入公園設計,藉此增加趣味。
※《東方日報》見證香港歷年轉變,東網為你搜羅更多昔日公園及遊樂場照片,一同懷緬我城變遷,讀者可登入並讚好東網facebook (網址:https://www.facebook.com/onccnews ),重溫相片中你我熟悉的社會。